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写作方法 写作方法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书_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书湘教版

zmhk 2024-05-18 人已围观

简介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书_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书湘教版       希望我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关于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书的信息和知识。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请随时告诉我。1.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书_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书湘教版

       希望我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关于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书的信息和知识。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请随时告诉我。

1.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书第P106页3-5题和8和108题的11题的解答过程 求求求 不会做啊

2.九年级数学知识点北师大版

3.初中数学人教版各章是什么

4.九年级上册数学书第二十二页问题解决第四题,有一块三角形空地,它的三条边线分别长四十五米,六十米和...

5.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书上册答案

6.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案教案配套课件下载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书_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书湘教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书第P106页3-5题和8和108题的11题的解答过程 求求求 不会做啊

       1、某服装商场将进价为30元的内衣,以50元售出,平均每月能售出300件。经过试销发现每件内衣涨价10元,其销售量就将减少10件。为了实现每天8700元的销售利润,假如你是销售商,你将如何安排进货?

       解:设在59元基础上涨价10a元,则少销售10a件

       根据题意

       (50+10a-30)×(300-10a)=8700

       (20+10a)×(30-a)=870

       (a+2)(a-30)=-87

       a?-28a+27=0

       (a-1)(a-27)=0

       a=1或a=27

       a=1时,涨价10元,销售300-10×1=290件

       a=27时,涨价27×10=270元,销售300-10×27=30件(此价格不符合实际)

       属于理论上算出

       2、某公司生产某种商品,每件产品成本是3元,售价4元,年销量10万件,为了对应2009年全球性经济危机,公司准备拿出一定资金做广告,根据经验,每年投入的广告费是x(万元时),产品的销售量将是原来的y倍,且

       y=-x?/10+7/10x+7/10若:年利润=销售总额-成本费-广告费。

       (1)公司的年利润能达到15万吗?能达到16万吗?

       (2)公司的年利润能达到17万吗?如果能,请计算此时广告应是多少万元?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设年利润为a万元,

       a=4×10y-3×10y-x

       =40y-30y-x=10y-x

       =10×(-x?/10+7/10x+7/10)-x

       =-x?+7x+7-x

       =-x?+6x+7

       a=15时

       -x?+6x+7=15

       x?-6x+8=0

       (x-2)(x-4)=0

       x=2或4

       当广告费是2万元或4万元时,利润达到15万元

       当a=16时

       -x?+6x+7=16

       x?-6x+9=0

       (x-3)?=0

       x1=x2=3

       当广告费是3万元时,利润达到16万元

       当a=17时

       -x?+6x+7=17

       x?-6x+10=0

       判别式=36-40=-4<0无解

       所以利润不能达到17万

       3、某一兴趣小组有若干人,新年互送贺卡一张,已知全组共送贺卡132张,求这个小组人数。

       解:设该小组有a人

       根据题意

       a×(a-1)=132

       a?-a-132=0

       (a-12)(a+11)=0

       a=12或a=-11(舍去)

       有12人,每个人接到12-1=11张贺卡

       4、一项工程甲乙合作6天完成,已知甲单独做比乙多5天,求甲乙单独完成各需要多少天?

       解:设乙单独完成需要x天

       6×1/x+6×1/(x+5)=1

       6x+30+6x=x?+5x

       x?-7x-30=0

       (x-10)(x+3)=0

       x=10或x=-3(舍去)

       乙单独完成需要10天

       甲单独完成需要10+5=15天

       5、某村计划建造如图所示的矩形蔬菜温室,要求长与宽的比为2:1,在温室内,沿前侧的内墙保留3M宽空地,其他三侧内墙各保留1M宽的通道,当矩形温室的长与宽各为多少时,蔬菜种植区域的面积是288平方米?

       解:设宽为a米,则长为2a米

       根据题意

       (2a-3-1)(a-1-1)=288

       (2a-4)(a-2)=288

       (a-2)?=144

       a-2=±12

       a=2±12

       a=14或a=-10(不合题意,舍去)

       所以宽为14米,长为28米时,蔬菜种植区域的面积是288平方米。

       6、某村计划修一条横断面为等腰梯形的水渠,横断面面积为10.5m?,上底比下底宽3m、比深多2m,问上底应挖多宽?

       解:设上底为a米,则下底为a-3米,深为a-2米

       根据题意

       (a+a-3)×(a-2)/2=10.5

       (2a-3)(a-2)=21

       2a?-5a-15=0

       (2a+3)(a-5)=0

       a=5或者a=-2/3(不合题意,舍去)

       所以上底为5米

       7、某商店有一批衬衫出售,如果每件盈利40元,每天可售出20件,为了尽快减少库存,增加盈利,商城决定降价出售,若每件衬衫每降价1元,则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问:每件衬衫降价多少元时,平均每天可盈利1200元?

       解:设降价a元,那么多售出2a件

       (40-a)×(20+2a)=1200

       800-20a+80a-2a?=1200

       a?-30a+200=0

       (a-10)(a-20)=0

       a=10或a=20

       也就是说降价10元或20元都可以

       8、某工厂第一季度平均每月增产率为x,一月份产值为a元,三月份产值变为1.21a,那么x的值为多少

       解:设增产率为x

       a(1+x)?=1.21a

       (1+x)?=1.1

       1+x=1.1或1+x=-1.1

       x=0.1或-2.1不合题意,舍去

       增长率=10%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北师大版

       初中数学书有6本,七年级上下两册,八年级上下两册,九年级上下两册。

       七年级上下两册

       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认识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八年级上下两册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有内角、外角。

       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从而得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接着由推广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介绍了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利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研究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

       九年级上下两册

       学习内容: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圆、二次函数、旋转、概率,解直角三角形。

扩展资料:

       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  

       (1)能够运用有关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和圆的一些概念和性质进行论证与计算。  

       (2)能够使用直尺、圆规、刻度尺、三角板、量角器等工具画出图形,并能使用直尺和圆规作常用的基本图形,以及能解最简单的几何作图题。  

       思维能力主要是指: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会运用数学概念、原理、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提高思维水平。  

       运算能力是指:会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地进行运算,并理解运算的算理;能够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求与设计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能够由形状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能够由较复杂的平面图形分解出简单的、基本的图形;能够在基本的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够根据条件作出或画出图形。

百度百科-中学数学 (学科)

       

初中数学人教版各章是什么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 学习 方法 ,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数学作为最烧脑的科目之一,也是要记、要背、要讲练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九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北师大版

        第一章证明

        一、等腰三角形

        1、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的重合(“三线合一”)

        3.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两条腰上的高相等)

        4.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条腰的距离相等。

        5.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顶角的一半

        6.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可用等面积法证)

        7.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3、判定: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

        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1、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又叫做正三角形。

        (注意:若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则说这个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而一般不称这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2、性质:⑴等边三角形的内角都相等,且均为60度。

        ⑵等边三角形每一条边上的中线、高线和每个角的角平分线互相重合。

        ⑶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对称轴是每条边上的中线、高线或所对角的平分线所在直线。

        3、判定:⑴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⑵三个内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⑶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⑷有两个角等于60度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二、直角三角形全等

        1、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有5种:

        (1)、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2)、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3)、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4)、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5)、斜边及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HL)

        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有一个内角等于30o,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4垂直平分线: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判定:到一条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5、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个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交点为三角形的外心。

        6、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7、在角内部的,如果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则它在该角的平分线上。

        8、角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9、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交点到三边距离相等,交点即为三角形的内心。

        10、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交点为三角形的重心。

        11、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一点,交点为三角形的垂心。

        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总结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①直线和圆无公共点,称相离。AB与圆O相离,d>r。

        ②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称相交,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割线。AB与⊙O相交,d

        ③直线和圆有且只有一公共点,称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的公共点叫做切点。AB与⊙O相切,d=r。(d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平面内,直线Ax+By+C=0与圆x^2+y^2+Dx+Ey+F=0的位置关系判断一般方法是:

        1.由Ax+By+C=0,可得y=(-C-Ax)/B,(其中B不等于0),代入x^2+y^2+Dx+Ey+F=0,即成为一个关于x的方程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2交点,即圆与直线相交。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1交点,即圆与直线相切。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0交点,即圆与直线相离。

        2.如果B=0即直线为Ax+C=0,即x=-C/A,它平行于y轴(或垂直于x轴),将x^2+y^2+Dx+Ey+F=0化为(x-a)^2+(y-b)^2=r^2。令y=b,求出此时的两个x值x1、x2,并且规定x1

        当x=-C/Ax2时,直线与圆相离;

        初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通过总复习应达到以下目标:

        (1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让学生将三年的数学知识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更利于学生理解;

        (2精讲多练,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

        (3抓好方法教学,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解题的方法,适应各种题型的变化;

        (4做好综合题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复习方法 与 措施 :

        1、挖掘教材,夯实基础,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

        通过两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但对教材的理解是零碎的、解题规律的探究是肤浅的。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总复习时,首先引导学生系统梳理教材、构建知识结构,让各种概念、公理、定理、公式、常用结论及解题方法技巧,都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教学中,教学中,要立足课本,充分挖掘和发挥教材例、习题的潜在功能,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使之形成结构。坚决克服那种重难题、重技巧、轻课本、轻基础的做法。

        2、共同参与,注重过程

        中考复习切忌教师大包大揽,在复习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成为复习活动的主角,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学习时间,让他们去说、去做,暴露他们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只有这样,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得到体现,教师的指导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在基础复习时,我们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动手、动脑、讨论的时间去探索,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知识的满足,提高学习效果。特别是综合题的教学过程中,点中要害,透彻理解,及时总结。一定要把思路与方法教给学生,同时教师要评析到位,从细微处入手,让学生分析,弄清错误原因,清楚自己薄弱环节,熟悉一般分析思路,并与学生一起深入研讨,要注重为什么要这样解?说明思路,如何设计解题格式?如何找寻问题的突破口?

        3、强化训练,注重应用,发展能力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用意识,及综合能力。教师可以自觉地、有目的地加以培养。这样,就可以大大地加快数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使各种思维方法合理、简捷,限度地发挥学生创造性能力。分析近几年来各省市的中考能力题: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可以通过阅读理解,推理分析,总结规律,归纳其结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培养探索、发现、创新能力是中考命题必然趋势。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复习时,利用创意新颖、贴近学生生活的应用性、实践性、创造性、开放性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

        4、落实各种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理解掌握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形成数学技能技巧,提高数学的能力的前提。初中数学中已经出现和运用了不少数学思想和方法。如转化的思想,函数的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数学方法有:换元法、配方法、图象法、解析法、待定系数法、分析法、综合法。这些方法要按要求灵活运用。因此复习中针对要求,分层训练。

        (1采取不同训练形式。一方面应经常改变题型: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证明题等交换使用,使学生认识到,虽然题变了,但解答题目的本质方法未变,增强学生训练的兴趣,另一方面改变题目的结构,如变更问题,改变条件等。

        (2适当进行题组训练。用一定时间对一方法进行专题训练,能使这一方法得到强化,学生印象深,掌握快、牢。

        5、抓好教材中例题、习题的归类、变式的教学

        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等的功能,既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又是对付考试的一种手段。因此在复习中根据教学的目的、教学重点和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对相关例题进行分析、归类,总结解题规律,提高复习效率。对具有可变性的例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变式训练,使学生从多方面感知数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讲解中,应该引导学生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灵活变换,使之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挖掘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功能,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⑴寻找 其它 解法;⑵改变题目形式;⑶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互换;⑷改变题目的条件;⑸把结论进一步推广与引伸;⑹串联不同的问题;⑺.类比编题等。

        6、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分层教学

        根据学生学习数学能力差异较大,我们具体研究现阶段各层次学生最欠缺什么知识与能力,最需要提高哪方面的数学技能,寻找出他们存在的差异和问题,进而有选择、有重点地实行突破性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优等生可鼓励他们超前学习,中等生进行引导,后进生进行帮扶,特别要关心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通过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他们达到最基本学习要求。

        九年级数学知识点北师大版相关 文章 :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提纲

        ★ 北师大初中数学知识总结

        ★ 北师大初中数学知识点

        ★ 初三北师大数学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 北师大初中数学知识点下册

        ★ 初二数学知识点北师大版

        ★ 北师大版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总结

        ★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教案

        ★ 初一数学北师大版上册知识点

        ★ 九年级上册数学书北师大版

九年级上册数学书第二十二页问题解决第四题,有一块三角形空地,它的三条边线分别长四十五米,六十米和...

       七年级上册(61)

        第1章 有理数(19)

        第2章 整式的加减(8)

        第3章 一元一次方程(18)

        第4章 图形认识初步(16)

        七年级下册(62)

        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14)

        第6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7)

        第7章 三角形(8)

        第8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12)

        第9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2)

        第10章 数据库的收集整理与描述(9)

        八年级上册(62)

        第11章 全等三角形(11)

        第12章 轴对称(13)

        第13章 实数(8)

        第14章 一次函数(17)

        第15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3)

        八年级下册(61)

        第16章 分式(14)

        第17章 反比例函数(8)

        第18章 勾股定理(8)

        第19章 四边形 (16)

        第20章 数据的分析(15)

        九年级上册(62)

        第21章 二次根式(9)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13)

        第23章 旋转(8)

        第24章 圆(17)

        第25章 概率初步(15)

        九年级下册(48)

        第26章 二次函数(12)

        第27章 相似(13)

        第28章 锐角三角函数(12)

        第29章 投影与视图(11)

       (二)体例结构

        各章基本结构如下:

        各节结构根据内容需要而确定,基本上包括以下部分:

           

        本套教科书有彩色版、双色版和黑白版等多种版本,配有教师教学用书以及其他教学参考资料(包括电子音像制品).

        本套教科书的实验工作得到实验区广大师生的大力支持,经过培训、回访和专项调查,教科书的编写者收集了许多有益的反馈意见,其中有些意见已被采纳,各册教科书的局部修订已经陆续进行.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本套教科书将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质量,教科书的编写者愿为教材建设作出新贡献.

        2007-06-22 原创作品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7~9年级)

        各章目录及课时参考(修订版)(新)

        七年级上(61)

        第1章 有理数(19)

        1.1 正数和负数(2)

        阅读与思考 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

        1.2 有理数(4)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4)

        实验与探究 填幻方

        阅读与思考 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4)

        观察与猜想 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

        1.5 有理数的乘方(3)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2章 整式的加减(8)

        2.1 整式(2)

        阅读与思考 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

        2.2 整式的加减(5)

        信息技术应用 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

        数学活动

        小结(1)

        第3章 一元一次方程(18)

        3.1 从算式到方程(4)

        阅读与思考 方程史话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项与合并(4)

        实验与探究 无线循环小数化分数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4)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4)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4章 图形认识初步(16)

        4.1 多姿多彩的图形(4)

        阅读与思考 几何学的起源

        4.2 直线、射线、线段(3)

        阅读与思考 长度的测量

        4.3 角(5)

        4.4 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2)

        数学活动

        小结(2)

        七年级下(62)

        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14)

        5.1 相交线(4)

        观察与猜想 看图时的错觉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3)

        5.3 平行线的性质(3)

        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5.4 平移(2)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6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7)

        6.1 平面直角坐标系(3)

        阅读与思考 用经纬度表示地理位置

        6.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3)

        数学活动

        小结(1)

        第7章 三角形(9)

        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2)

        信息技术应用画图找规律

        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3)

        阅读与思考 为什么要证明

        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2)

        实验与探究 多边形的三角剖分

        7.4 课题学习 镶嵌(1)

        数学活动

        小结(1)

        第8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12)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1)

        8.2 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4)

        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3)

        阅读与思考 一次方程组的古今表示及解法

        8.4 三元一次方程组(2)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9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1)

        9.1 不等式(4)

        阅读与思考 用求差法比较大小

        9.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3)

        实验与探究 水位升高还是降低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

        阅读与思考 用不等关系分析体育比赛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10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9)

        10.1 统计调查(3)

        实验与探究 瓶子中有多少粒豆子

        10.2 用直方图描述数据(2)

        信息技术应用 利用计算机画统计图

        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2)

        数学活动

        小结(2)

        八年级(上)(62)

        第11章 全等三角形(11)

        11.1 全等三角形(1)

        11.2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6)

        阅读与思考 全等与全等三角形

        11.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12章 轴对称(13)

        12.1 轴对称(3)

        12.2 轴对称变换(3)

        信息技术应用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12.3 等腰三角形(5)

        实验与探究 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13章 实数(8)

        13.1 平方根(3)

        13.2 立方根(2)

        13.3 实数(2)

        阅读与思考 为什么说 不是有理数

        数学活动

        小结(1)

        第14章 一次函数(17)

        14.1 变量与函数(5)

        信息技术应用 用计算机画函数图象

        14.2 一次函数(5)

        阅读与思考 科学家如何测算地球的年龄

        14.3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3)

        14.4 课题学习选择方案(2)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15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3)

        15.1整式的乘法(4)

        15.2 乘法公式(2)

        阅读与思考 杨辉三角

        15.3 整式的除法(2)

        15.3 因式分解(3)

        观察与猜想 型式子的分解

        数学活动

        小结(2)

        八年级下(61)

        第16章 分式(14)

        16.1 分式(3)

        16.2 分式的运算(6)

        阅读与思考 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吗?

        16.3 分式方程(3)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17章 反比例函数(8)

        17.1 反比例函数(3)

        信息技术应用 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4)

        阅读与思考 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

        数学活动

        小结(1)

        第18章 勾股定理(8)

        18.1 勾股定理(4)

        阅读与思考 勾股定理的证明

        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3)

        阅读与思考 再谈面积证法

        数学活动

        小结(1)

        第19章 四边形(16)

        19.1 平行四边形(6)

        阅读与思考 平行四边形法则

        19.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6)

        实验与探究 巧拼正方形

        19.3 梯形(2)

        观察与猜想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特殊四边形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20章 数据的分析(15)

        20.1 数据的代表(6)

        20.2 数据的波动(5)

        信息技术应用 用计算机求几种统计量

        阅读与思考 数据波动的几种度量

        20.3 课题学习 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2)

        数学活动

        小结(2)

        九年级上(62)

        第21章 二次根式(9)

        21.1 二次根式(2)

        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2)

        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3)

        阅读与思考 海伦——秦九韶公式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13)

        22.1 一元二次方程(2)

        22.2 降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6)

        阅读与思考 黄金分割数

        2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3)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23章 旋转(8)

        23.1 图形的旋转(2)

        23.2 中心对称(3)

        信息技术应用 探索旋转的性质

        23.3 课题学习 图案设计(2)

        数学活动

        小结(1)

        第24章 圆(17)

        24.1 圆(5)

        24.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6)

        24.3 正多边形(2)

        阅读与思考 圆周率π

        24.4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2)

        实验与探究 设计跑道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25章概率初步(15)

        25.1 随机事件(2)

        阅读与思考 概率论的起源

        25.2 简单事件的概率(6)

        阅读与思考 概率与中奖

        25.3 频率与概率(3)

        25.4 课题学习 键盘上字母的排列顺序(2)

        数学活动

        小结(2)

        九年级下(48)

        第26章 二次函数(12)

        26.1 二次函数(6)

        实验与探究 推测植物生长量与温度的关系

        26.2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1)

        信息技术应用 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

        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3)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27章 相似(13)

        27.1 图形的相似(2)

        27.2 相似三角形(6)

        阅读与思考 奇妙的分形图形

        27.3 位似(3)

        信息技术应用 探索位似的性质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28章 锐角三角函数(12)

        28.1 锐角三角函数(6)

        28.2 解直角三角形(4)

        阅读与思考 一张古老的三角函数表

        数学活动

        小结(2)

        第29章 投影与视图(11)

        29.1 投影(2)

        29.2 三视图(5)

        阅读与思考 视图的产生与应用

        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2)

        数学活动

        小结(2)

        总课时数 61×5+3+48 = 356

        代数课时数 163

        几何课时数 154

        统计概率课时数 39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书上册答案

       45米的是东西方向。

       根据勾股定理 此三角形的三条边的比是:45:60:75=3:4:5

       所以45 那一条边和60米的那一条边夹角是90度。

       因为60米的边线为南北向,

       所以45米的是东西方向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案教案配套课件下载

       1,因为DE||BC,根据两直线平行,所以同位角相等角ADE=角ABC.角AED=角ACB=60所以三角形ADE是等边三角形

       2不妨设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假设AC是斜边,且直角边2*AB=AC,根据正弦值sin30=1/2

       而在直角三角形中ABC. sinACB=AB/AC=1/2

       所以是三十度。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套课件及配套教案,内容很多,这里无法全部复制,请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套课件及配套教案 site:flyedu.cn”下 载.

       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最简二次根式.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根式是在学完了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正函数》、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等内容的基础之上继续学习的,它也是今后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理解(a≥0)是一个非负数,()2=a(a≥0),=a(a≥0).

        (3)掌握·=(a≥0,b≥0),=·;

       =(a≥0,b>0),=(a≥0,b>0).

        (4)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灵活运用它们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

        2.过程与方法

        (1)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再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并运用这些重要结论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

        (2)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并运用规定进行计算.

        (3)利用逆向思维,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的逆向等式并运用它进行化简.

        (4)通过分析前面的计算和化简结果,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给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来对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达到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和化简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经过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二次根式的乘除规定,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二次根式(a≥0)的内涵.(a≥0)是一个非负数;()2=a(a≥0);=a(a≥0)及其运用.

        2.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规定及其运用.

       3.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4.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1.对(a≥0)是一个非负数的理解;对等式()2=a(a≥0)及=a(a≥0)的理解及应用.

        2.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的条件限制.

        3.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把一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关键

        1.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从具体到一般的推理能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培养学生利用二次根式的规定和重要结论进行准确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单元课时划分

        本单元教学时间约需11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21.1 二次根式 3课时

        21.2 二次根式的乘法 3课时

        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 3课时

        教学活动、习题课、小结 2课时

       21.1 二次根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

        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利用(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难点与关键:利用“(a≥0)”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列三个问题:

        问题1:已知反比例函数y=,那么它的图象在第一象限横、纵坐标相等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

       问题2: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3,BC=1,∠C=90°,那么AB边的长是__________.

        问题3:甲射击6次,各次击中的环数如下:8、7、9、9、7、8,那么甲这次射击的方差是S2,那么S=_________.

        老师点评:

       问题1:横、纵坐标相等,即x=y,所以x2=3.因为点在第一象限,所以x=,所以所求点的坐标(,).

        问题2:由勾股定理得AB=

        问题3:由方差的概念得S= .

        二、探索新知

        很明显、、,都是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像这样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式子,我们就把它称二次根式.因此,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

        (学生活动)议一议:

        1.-1有算术平方根吗?

        2.0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

        3.当a<0,有意义吗?

        老师点评:(略)

        例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x>0)、、、-、、(x≥0,y≥0).

        分析:二次根式应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有二次根号“”;第二,被开方数是正数或0.

        解:二次根式有:、(x>0)、、-、(x≥0,y≥0);不是二次根式的有:、、、.

        例2.当x是多少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被开方数一定要大于或等于0,所以3x-1≥0,才能有意义.

        解:由3x-1≥0,得:x≥

        当x≥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三、巩固练习

        教材P练习1、2、3.

        四、应用拓展

        例3.当x是多少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要使+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同时满足中的≥0和中的x+1≠0.

        解:依题意,得

        由①得:x≥-

        由②得:x≠-1

        当x≥-且x≠-1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例4(1)已知y=++5,求的值.(答案:2)

       (2)若+=0,求a2004+b2004的值.(答案:)

        五、归纳小结(学生活动,老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

        1.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

        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8复习巩固1、综合应用5.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七、教学反思:需注意中a的范围,以及的范围。

       好了,今天关于“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书”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书”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