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写作指导 写作指导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_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assure

zmhk 2024-05-18 人已围观

简介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_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assure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介绍一下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的相关问题。我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您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1.> 信息技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_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assure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介绍一下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的相关问题。我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您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1.> 信息技术包括哪些重要的技术_北京版二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学设计

2.信息技术课堂纪律及要求教学设计

3.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4.《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幼儿教学中》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_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assure

> 信息技术包括哪些重要的技术_北京版二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第1课 信息和信息技术 教案信息技术:第1课 信息和信息技术 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对信息和信息技术有感性认识 ?认识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应用 情感目标: ?意识到信息和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萌发学习、应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内容...·辽师版四年级信息技术第一课 信息技术 教案辽师版四年级信息技术第一课 信息技术 教案 一、教材的分析: 这是学生接触信息技术课的第一课。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信息是无处不在的,信息很普通,信息很重要,在使用信息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就是信息技术。计算机的诞生,使世界进入了信息化的革命时代,所以说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第1课 信息与信息技术探秘 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在小学劳动技术教学应用 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劳动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常规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通过《编蝈蝈笼》一课的教学,使我深刻地体会到,运用好信息技术手段的根本要解决它与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的问题。在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这一手段的应用...·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二十一世纪是人类社会的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教育规律是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为技术平台的教育教学,要使教育有长足发展,就必须把信息技术与各科课程进行整合,这是当今世界教育的普遍轨迹

信息技术课堂纪律及要求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基础性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Excel在数据计算方面的便捷与迅速。

       (2)学习Excel数据计算的基本方法

       (3)学会运用Excel对数据进行“求和”与计算“平均值”的方法。

       (4)学会运用Excel对数据进行“数据排序”

       活动重点

       (1)Excel表格中计算式的?正确输入

       (2)学会运用Excel对数据进行“求和”与计算“平均值”的方法

       (3)学会运用Excel对数据进行“数据排序”?活动难点?学会运用Excel对数据进行“求和”与计算“平均值”的方法

       2、发展性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思维清晰、快速整理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运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4)培养学生把信息技术与数学运算知识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

       (5)培养学生爱科技学科技及小组合作的意识。

       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在Excel中建立一个《班级图书登记表》并录入图书的有关数据。(第一次活动内容)?活动过程活动过程活动过程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比赛导入:?教师激趣导言:?大家喜欢读书吗?是呀,世界上没有人会不喜欢阅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思想的归宿、是智慧的启引、是造就灵魂的工具。读一本好书就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交谈,?它陶冶人的情操使人更加聪明高尚。书籍是全世界的精神营养品。那么我们的班级图书角收录了多少“精神营养品”呢?1、请学生打开各自建立的《班级图书登记表》。2、展开热身竞赛:?这么多的图书我们该如何管理它呢?谁有潜力成为最称职的“图书管理员”大家来比一比。?比赛规则:大家分别用口算、笔算、心算、计算器等方法,来计算图书的总册数和总金额。以一分钟为限看谁算得又快又准。?3、展示比赛结果?学生展示:使用方法、计算的结果。(一分钟时间学生是无法完成全部计算的)?教师展示:在大家计算的时候,我使用Excel电子表格,在一分钟内计算出了图书的总册数和总金额,以及图书的平均值。大家评价一下谁才是最快的“图书管理员”呢?对,就是Excel这个“电脑小会计”,数据计算对它来说只不过是“小菜一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运用Excel对数据进行“求和”与计算“平均值”的方法。(板书课题“电脑小会计”)?(注意:老师的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变通,如果学生说是老师最快,那老师就回答:是吗?没有Excel这个“电脑小会计”的帮助老师是无法计算的这么快的……)

       二、任务驱动、自主发现?任务一:计算每一种图书的总金额。任务二:计算全部图书的总金额?任务三:计算图书的平均单价?1.?学生分组合作,任意选择任务,自主发现完成操作。?2.?教师巡视查看自学情况。

       三、边干边学

       1、各小组推选代表汇报任务完成情况。

       2、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开展演示和归纳

       (一)计算每一种图书的总金额。?例:计算第一种图书《格林童话》的总金额?1、学生归纳计算式:总金额=单价*数量?要求学生运用上节课的知识自主发现输入计算式的方法,试做并归纳?2、教师归纳:在“总价”的单元格F2中,输入“=C2*E2”,按“回车键Enter?键”,F2单元格自动显示计算结果。?3、学生练习:完成其他种图书的总金额计算,教师巡视指导。?4、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一些问题,导致计算结果无法正确显示,请学生提出来。?问题预测:①在输入公式的过程中包含了空格符号?,要清除?②数学符号的不正确输入?③C2和E2的大小写不限,输入作用是一样的5、引导发现:如果我们有一万种图书,这样逐一计算每种图书的总金额实在太麻烦了,你能发现更便捷的方法吗?学生发现归纳。?6、教师归纳:Excel具有自动计算的功能,即设置好第一个单元格的计算公式后,Excel会自动计算其他单元格的总金额。(教师示范,强调鼠标指针的变化)

       (二)计算全部图书的总金额?(自动求和)?1、教师示范操作。?2、学生练习:?(1)计算全部图书的总金额?(2)计算图书的总册数

       (三)计算图书的平均单价?这么多种类的图书,他们的平均价格会是多少呢?1.?教师示范操作。?2.?学生练习巩固。

       四、自主探究活动?1、观察常用工具栏中的各种按钮,尝试自主发现“数据排序”的操作,即把一组数据从低到高或者从高到低的升、降顺序排列。(要求学生自主掌握)?2、探究发现Excel?数据修改功能。任意改动图书的?数量,仔细观察表格会发生什么现象?再改动几个数据,试试会有什么发现。并写下你的发现。五、作业:?比较Excel电子表格和?word表格的异同点。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s/1M5w1L9FzuHc8jKTlBMObnA

?提取码:?uxxh

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天在某教育论坛见一帖子,题目曰“信息技术课的课堂纪律如何把握?”内容是“我在上信息课时总出现这样一个现象,不知是否是通病:学生总会在下面叽叽喳喳,交头接耳,而且感觉比较嘈杂。有些同学是在讨论问题,而有些则在混水摸鱼说些无关的话。对于这样的场面,该如何掌握,以致教学能顺利进行,教学效果达到最好?”回者甚众,都在感慨为何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如此难教,也有不少真知灼见,从各个角度提出许多好的建议和方法。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看完之后我也深有同感,感触颇多。

       课堂纪律的杂乱只是表面现象,其深层次的原因不外两点:教与学。教师教学热情高,学生学习兴趣浓,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信息技术课有它的特殊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处于一个过渡期。在对这门课本身的认识还有待深入的时候,必然会有学生不满足,包括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材教法等方方面面。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去看信息技术课,出现一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像信息技术总在发展变化一样,信息技术教育本身也需要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2003年4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颁布后,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正式成为高中必修课中的一科。这也给我们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学生眼中的信息技术课

       谈到信息技术课,尤其谈到课堂纪律,就不能不提到在学生心目中,信息技术课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科,他们怎么看待现在的信息技术课,他们心目中信息技术课是什么样子。为此我在学生中做了调查。由于学生层次不同,条件各异,接触信息技术的深度、广度不同,在谈到信息技术课时,差异还是比较大的,但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对信息技术课怀有感激和兴奋的心情。认为信息技术课确实为他们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从最初的入门到入迷,学习有明确的目标。有此观点的同学占少数,主要是以前对计算机缺乏了解和必要的接触。随着神秘感的消失,新鲜感也没有了,但总的来说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

       另外一种看法是对信息技术课“深恶痛绝”。我刚听到这个词的时候不禁有些诧异,到底是什么导致如此强烈的对抗情绪呢?经调查发现有这几点原因:一是学习内容重复单一。初中学了什么,高中还学什么,而且是单纯的重复,并没有从重复中进一步深入。二是教学仅局限于教材。很少有老师能对教学内容范围进行有效拓展,而且在教的时候以书为权威,唯书是从。教材编写也存在问题,有的内容很不严谨。例如“‘桌面墙纸’文件的扩展名为‘.bmp’”,难道jpg文件就不能作为“桌面墙纸”了?三是为考试而学。考试考什么,你就必须学什么,不考的就不可以学。就是你发明Linux,只要你不会用OE发E-mail,你就是不如其他人。这部分学生占大多数,普遍认为“上课学的是早已会的内容,想学的老师又不教”,因此产生抵触情绪,上课时无心听讲,“自学”其他东西。

       当然,也存在极少数学生就是贪玩,只对“玩”的内容感兴趣。

       二、教师眼中的信息技术课

       在其他学科的教师眼中(甚至在大多数人眼中),担任信息技术课可算是一个人人羡慕的“好差事”:课时少,没有升学压力。但信息技术课的任课教师却有不少的苦恼。首先是人们的重视程度不够。从学生到一般教师再到领导,都认为信息技术课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尤其在以升学为目的的高中阶段。其次是由重视程度不够带来的软硬件发展不协调。有时一节课跑来跑去修机器、调软件,老师烦恼,学生抱怨,最后还不能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还造成教材与信息技术发展不同步,而任课教师缺乏再培训、再“充电”的机会,只能对着学生“老生常谈”,也使得学生“怨声载道”。三是信息技术课教学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前无车,后无辙,翻开报纸杂志,长篇大论的都是“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而对信息技术课本身教学有指导作用的不多。

       三、分析现象,把握本质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明确指出:“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计算机技术训练阶段,发展成为与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信息素养教育。”

       与以往相比,信息技术课的性质和地位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认识的深入是一回事,教育观念的转变和课堂实践的落实更是重要的。信息技术课在各地各校的开设情况千差万别,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落实起来恐怕更存在很多人为因素,同时也有很多单个人所不能掌握的变数。学生想学的东西老师不教,老师教的东西学生都已经会了。信息技术课上的尴尬很值得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李艺教授曾指出,“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特征是有明显不同的,每一个学段的目标、内容必然有其清晰可辨的特征。将课程任务进行轮廓性分野,尽力给基础教育的各个阶段设定合理的空间……各学段课程任务的轮廓性分野是这样确定的:小学──初步接触信息技术,形成感性经验;初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开始学习使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高中──在持续经历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个性化发展,培养主动追求信息文化的能力。”

       四、激励策略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的一贯做法。问题症结找到了,就要寻求解决的办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就从兴趣入手,采取激励策略,使学生爱学、乐学,从而彻底扭转不利局面,解决信息技术课堂纪律杂乱的问题。

       所谓教学激励,就是教师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前进的过程。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激励的功效,引导学生自觉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的激励策略。

       1.需求激励

       为什么一些同学对某些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欲望不强呢?并非他们没有学习的需求,而是因为这些同学对自己的学习需求意识不强,没有显现出来,我们姑且称之为“隐性需求”。对一些知识的需求明显,我们就称之为“显性需求”。对于不同需求的学生,教师就要结合其不同的显性需求来激励其自觉挖掘自身的隐性需求。笔者认为,这种激励策略在计算机“基本技能”的教学中特别有效。

       2.情境激励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因而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虽然目前信息技术可以创造许多情境,但是空有情境,而不注意情境的科学合理性和激励性,情境可能就成了教学中的“空中楼阁”。因此,要想使情境具有强的驱动力和启发性,需要教师及时的激励。在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多采用此类激励策略。

       3.兴趣激励

       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顺势诱导,把他们的兴趣引导到学习中来,学生才可能乐学、爱学、活学。也就是说,对知识的讲解和操作的演示要注意学生的兴趣,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事物切入,并顺势诱导,教学才能引人入胜。

       4.任务激励

       学习每一个知识、技能都组织一些有关的任务,通过一个个循序渐进、有梯度的任务来驱动学生,通过一个个任务完成后的成功和喜悦来激励学牛。当然要注意任务的目标性、典型性、渐进性。

       5.实际激励

       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许多同学没有学习兴趣,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清楚学了有什么用。因此,教师在学习之前就要让学生知道学习之用处、与实际的关系,这样就可以消除学习者“不知

       学有何用”的困惑。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特别要注意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的结合和类比,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通过形象、生动的实际事例化解学生畏难情绪,激发学习欲望。

       6.相关学科知识激励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抓住不同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兴趣进行有机的整合,从而激励其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如,有的学生对数学有兴趣,教师可以利用电脑制作的数学课件或几何画板等来激发学生。又如可用Windows98中的“画图”,结合美术课内容开展“电脑画图”的比赛活动;用Excel做物理中“平抛运动”的实验数据分析,并用WPS2000写成实验报告;用网上BBS分享学习、生活中的喜悦,解决平时学科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等等。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只要我们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紧密结合,把握好激励的时机,目标明确、有针对性和实施有效的激励策略,教学效果肯定会改善。

《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幼儿教学中》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教学设计,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1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语文教育的本质,了解语文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找准整合点,才能充分运用信息资源上出具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实现教学最优化。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语文课中的运用,我们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实施过程中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应该如何减少教师对于多媒体课件的过度依赖;如何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回归?语文味?,而不是?技术味?;如何才能在网络环境教学当中真正发挥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让他们成为形式上的?参与者?,实质上的?旁观者?等等。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如何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这需要我们首先从思想上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一切以学生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让技术为人服务,而不是让人被技术牵着鼻子走。其次,需要在语文教学的具体过程中,从情境设置、突破重难点、学练结合、拓展延伸等环节上寻找两者的最佳整合点,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任何时候都应为了语文课的教学而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而不应该是为了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而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是否使用信息技术应是有目的的,它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组织需要。

        1、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是要将信息技术看作是进行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语文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要达到?整合?的目标,老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语文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结合技术所提供的能力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值得注意的是:整合不等于混合,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首先要清楚课程教学的目的、需求,以及信息技术的自身特点,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这堂课的学习效果,能使学生完成哪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能做到却效果不佳的学习任务,然后才能决定用整合模式进行教学。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如:2000人教版试用修订本第二册的一篇课文?《敬畏生命》,写的是作者在印第安那州的一个湖边见到树不断飘送白色纤维?种子的情景,及由此洞察到的生命的来之不易和为了延续生命所做出的无私的奉献。课文的主题是歌颂生命的,而题目?敬畏生命?这个概念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者这样表达的用意,体会?敬畏生命?的含义,我就采用了生物学科,思想品德学科中有关生命知识的内容进行了多学科的整合教学,并用信息技术制作成了一个以《敬畏生命》为主题的个人网站,让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进入网站学习,这样就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的。

        2.信息技术应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认知工具。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课上的具体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在学习中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铅笔、橡皮那样顺手、自然。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如,在网络课《敬畏生命》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生命的投资是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这个学习难点,设计需要学生上网查看人的生命形成的过程。这不仅能解决本文的学习难点,也从生物学角度让学生自己体会到生命的来之不易。在本课教学设计的?拓展?部分,为了让学生知道自己应?敬畏生命?,需要让学生上网查看一些有关学生**的新闻材料,看后,让学生在留言板上用最简洁的话输入自己的感想?自己应该如何对待生命,方便大家讨论。这两部分内容,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就无法更快、更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内容。

        3.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要求,和其他课程整合一样: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如,在《敬畏生命》一课中,我设计的学习目标如下:首先是语文知识和能力方面。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情况,思考并讨论写作思路,再对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点拨,讨论对这些语句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在多学科整合方面。借助互联网上生物学科中有关生命形成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生命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互联网上一些学生**的新闻资料,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珍视生命、热爱生命。再次,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网上获取知识信息的意识。这样的设计,不但让学生学到了语文课知识,也有了上网查寻语文方面的知识信息的意识。更有了网上也可获取其它知识信息的意识。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

        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新型的教学模式,均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所以,我设计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课,都是教师进行引导、点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这样,教学过程不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探究、发展、创造的过程。如:《秋魂》(初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十四课)的教学设计中,利用多媒体,将秋天的肃杀、凄凉及文中所描写、歌颂的?秋实?、?秋色?、?秋味?、?秋风?、?秋叶?、?秋土?、?秋景?均用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己从视觉角度去体会作者笔下秋之美,再适当配以舒缓的音乐?钢琴曲《秋日私语》,让学生朗读这篇散文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只需在欣赏和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理解文中的?秋魂?,再引导学生学会诠释自己心目中的?秋魂?,甚至是?春魂?、?夏魂?,乃至?冬魂?。

        5.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利用它实现相同的目标,我们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同时,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目标固定后,可以整合不同的任务来实现,每一位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这种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协同工作的精神。同样,在现代学习中,尤其是一些高级认知场合(例如复杂问题的解决、作品评价等)要求多个学生能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协作完成任务。而网络环境正为这种协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如,在《敬畏生命》一课中,关于作者的情况,我先展示网上作者的有关资料,让学生快速阅读,并抓住主要信息点,再让学生在留言板上输入自己所掌握的作者的关键信息,用大屏幕把留言全部展示后,学生讨论谁输入的信息最重要;然后,教师点评。学习完课文内容后,我又让学生上网查看一些学生**的新闻材料;一段时间后,教师让学生在留言板上用最简洁的话输入自己看后的感想,自己应该如何对待生命。教师进行联网让学生开展讨论。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去思考,并得出该如何对待生命的结论。这种讨论正是协作式的学习。这样的协作学习不但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得出应掌握的关键内容。又能了解、掌握更多的思想和知识。

2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1.前言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视野,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课标指出,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沿着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学会如何获取、处理信息以及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来分析、解决实际的问题。

        2.新课改理念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下面结合案例《信息及其特征》,具体分析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2.1三维目标结合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在案例《信息及其特征》的教学设计中提出了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提出了让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以及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提出了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提出了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三维目标的结合,是学科课程目标的框架,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

        2.2创设良好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基于信息技术的特点,学生容易对信息技术课产生兴趣,作为教师应抓住时机,加以引导、扶植、培养,使学生形成学习兴趣。在《信息及其特征》的教学中设计了学生朗读表演?海上求救故事?和?感觉剥夺实验?为学生开设了情景课堂,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情景课堂的开设,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让学生不再被动地学习,而是主动进行想象和思维,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2.3选择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及学校计算机硬件设备的逐步更新,信息技术教师应利用好这些有利的因素,在秉承已有的教学方法上,进行有益而可行的教改探索。在所有方法中的任务驱动式是最受大家所喜爱的,我省的信息技术课教材就是基于这种教学模式所编写的,实践证明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学所达到的教学效果也较好。在《信息及其特征》的教学设计中把学生分为了百战百胜队、真假难辩队、永不退色队、千锤百炼队、百变一身队,让学生通过完成不同的任务从而发现信息的不同特征。学生在生动具体的任务驱动下,积极地进行查阅、思考、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之间积极开展了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真正培养了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诸方面的素质。这是新课改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

        2.4设计教学策略

        2.4.1在交往中快乐学习

        快乐学习一直是学生最渴望的梦想,也是家长和社会所期待的。而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上的合作交流,给教学带来了清新的空气,给我们的快乐学习带来了希望。在《信息及其特征》的教学设计中?海上求救故事?、?感觉剥夺实验?、讨论信息的载体依附性和价值性特征时无不体现了师生的交流与合作,体现着快乐学习。

        2.4.2开展课堂多元评价

        积极开展课堂多元评价是新课程所要求的,也是促成快乐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案例《信息及其特征》的教学评价中,不仅有对学生搜集信息这一任务的评价,还涉及了对小组的合作与交流的评价;不仅有对搜集信息结果的评价还涉及了对搜集信息过程的评价;不仅有教师评价还涉及了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形式。这样的评价让每位学生成为了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又检测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2.5优化媒体手段

        作为一个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较领先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把自己的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在《信息及其特征》案例中使用了投影、课件、学校BBS论坛、在线提交学习网站等多种媒体手段。同以往的单一、枯燥的课堂教学相比,媒体手段的使用,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优化了课堂教学,形成了快乐学习。

        3结语

        总之,新课改使教学目标从传统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转变为信息素养的全面提升,这些都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从根本上发生转变,传统的讲授法、?电灌?法已不再适应新课标的教学实践,探究、自主、合作、讨论。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有着其必然要遵循的原则,呈现出其新的特点和优势。

;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课件已经走入了幼儿园中,它对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对于现代幼儿教育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多媒体课件以自己独特的优势,在教育教学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声音、动画等多媒体组织起来,更是有动感和趣味性,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它又具有直观演示、人机交互、实时操作等多种形式,能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现已成为探索幼儿园教学改革的一条途径,也是幼儿园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幼儿园开展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幼儿园教育的对象是学龄前的儿童,他们的年龄小,但是兴趣广泛,他们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比较抽象的事物还很难大量接受,促进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才是真正早期开发幼儿学习潜力的途径。多媒体技术以其丰富多样、形象直观的表现形式,更能够满足幼儿在这方面的要求。  

       (一)利用多媒体吸引幼儿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幼儿园孩子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鲜明、新颖、具体形象的刺激是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多媒体技术以其鲜艳的色彩、多变的动态画面、声音的配合能有效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兴趣;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音和图象来实现某些知识性较强的内容,就更易于幼儿掌握知识,同时也符合低幼年龄的认知特点。多媒体教学技术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虚拟了现实,再现生活物景,把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形象化,枯乏知识趣味化,从而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就是凭着它的这些生动性、直观性、趣味性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诱发幼儿的情感共鸣,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这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使他们能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中班数学《分类计数》活动中,将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为生动有趣的教学软件,整个活动以小动物变魔术和与小朋友们做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每当电脑显示小动物一边唱着动听的歌,一边拍打翅膀,带出各种色彩鲜艳的几何图形,拼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时,这色彩丰富、富于变化的视觉画面,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的欲望,同时电脑又以小企鹅唱歌贯穿整个课件之中,更让幼儿能长时间把注意力停留在课件上。正是由于多媒体教学有着浓烈的形象、生动性,使幼儿能进入自觉的学习状态,爱动脑筋,积极回答问题,甚至连平时表现内向的幼儿也变得活跃起来,这种效果往往是其它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优化教学效果

       多媒体所创造的美妙的教学情境,这种情境能把学习的内容在动和静、虚和实、远和近、快和慢、大和小之间相互转化,打破了多种限制,尤其是动画技术可以表现生活中某些幼儿无法亲自感受的事物,如:让幼儿认识猫头鹰的各种形态,了解猫头鹰的生活习性,以及在捉老鼠时的不同动作方法,这样猫头鹰的整体形象就在幼儿意识中形成,及大增强了教学的密度,节省了教学时间,减轻了幼儿学习时的负担,优化了教学效果。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灵活、随意的界面交换功能,教师可以让显示屏上的画面和存贮的声音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主动调控、快捷的交换,方便的播放功能避免了录音、录像机因倒回播放而中断教学使幼儿注意力分散、影响幼儿思维等弊端的发生,这就可以使教师能更主动地控制教学过程,进而增强教学效果。在中班科学《有趣的磁铁》一课,其难点是让幼儿掌握正负极之间的关系。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态、逼真的模拟,并将抽象概念形象化。使幼儿获得了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知识经验,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幼儿园开展多媒体教学的条件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在很多的院校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条件可能已经比较健全、完善了,而在幼儿园中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所需要的条件方面还有一定的不足和缺陷。要想很好的运用多媒体教学需要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两方面的条件:

       (一)硬件设施

       设备和技术问题直接影响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首先,在园内要安装宽带设施、幻灯、投影、录音机、音响、计算机以及多媒体网络。同时,实现园内教师的教案、课件、经验、活动反思等资料的共享;也为教学管理提供有利的帮助。当然要想应用多媒体上好一节课,教师的备课就是其中的关键之一。在多媒体教材上有一定要求,首先教材要满足教学性要求,选题是否恰当;内容是否满足教学需要;重点、难点是否突出;深、难易是否适中。其次满足科学性要求,内容要正确,符合逻辑;模拟仿真要合情合理、准确真实。三是满足技术方面的要求,即图象、声音、文字设计十分合理;画面、色彩、声音是否清晰、醒目、适当、声音和图象是否同步;交互设计、页面跳转是否正确。四是满足艺术性要求,课件是否创意新颖、构思巧妙;多媒体选用十分恰当、画面是否悦目、声音是否悦耳;是否有较强的感染力。另外,为了能够更加完善的开展多媒体教学在教室里也应有提供一些必备的条件。如计算机投影仪等,以便教师在上课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系统选用自己合适的多媒体设施来配合自己的讲解。

       (二)软件设施

       作为教育者,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一方面幼儿园为教师提供良好的设施环境,另一方面教师自身素质也必不可少的。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时代的需要。就必须不断的学习,只有使教师具有熟练使用多媒体技术,在网上获得有用信息,根据教学需要熟练运用flash、power point等工具制作优秀的多媒体教材,并能正确的恰当的指导学生简单操作。如果教师还不能很好、熟练运用和掌握多媒体技术,又如何去指导和教会幼儿呢?同时,也要为幼儿设计一些电脑课程,培养孩子运用电脑的能力,以便更好的教学。

       二、幼儿园开展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手段为幼儿学习语言营造氛围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兴趣维持的时间较短。要想在较短的时间里引导幼儿去学习语言,是非常困难的事。但多媒体凭着它的生动性、直观性、趣味性能很快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的兴趣达到最高点。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幼儿语言学习需要环境的支持,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幼儿语言学习不可缺少的因素。例如:中班语言活动《小蛋壳》,传统教学就是出示,引起幼儿的注意,然后老师讲故事,接着幼儿了解故事的题目,故事中的人物,最后知道故事中发生的事。而运用了多媒体手段后,当屏幕上刚一出现鸡蛋,小朋友的积极性就来了。在老师点击出画面的同时,也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他们都情不自禁的喊:“小鸡,小鸡……”这时,教师加以引导,和幼儿一起观察小蛋壳原本是谁的家的?它为什么不开心啊?并以它为导线,引导幼儿去思考小蛋壳想做谁的家呢?是采花粉的小蜜蜂?是拖虫子的蚂蚁?是唱歌的小青蛙?是散步的小蜗牛?还是路过的金龟子呢?幼儿一看就能很快地回答。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幼儿搭建了通向语言的桥梁,促进了幼儿的语言学习。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

        在电脑教学中,我们常常以“讲故事,人事物,玩游戏,学电脑”四结合为教学模式,并灵活运用多种复述形式,使幼儿积累丰富的词汇,优美的语句,还能发展幼儿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1)让幼儿学习概括作品大意。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概念的形成以及创造思维的发展都离不开概括的过程。如在学习故事《朋友船》,首先让幼儿复习一些学过的键码,如空格键,让幼儿对故事中的角色有初步的认识,然后再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示在幼儿的面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带有顺序性的问题进行复述。接着将故事动画分成几部分,并将具体问题变成概括问题,难度加大了,幼儿就要自己独立思考,重新组织语言,学会了提炼故事的主要情节,创造性的讲述作品大意。

       (2)指导幼儿补充复述。幼儿喜欢为故事主人公创造出生活情景,喜欢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故事中的问题。抓住幼儿这一特点,教师鼓励并指导幼儿在复述故事时加入自己改编后的内容,对年龄较小,语言发展较差的幼儿,提出问题后引导他们讨论,选出一种最好的方法将故事情节发展下去,对年龄较大,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幼儿直接提出改编或续编的要求,如在电脑故事教学《七彩虾》中,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提问启发幼儿进行补充复述。如:“小青鱼为什么要在身上画出七种颜色?”“如果你是小青鱼,你会和虾公公聊什么呢?”以此引导幼儿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为故事编出多种结果,这既包含了幼儿对故事情节的大胆想象和合理推测,同时也反映幼儿对待生活的态度,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促进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手段突破学习文学作品的难点

       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是从一个具体的文学作品教学入手,围绕这个作品展开一系列相关的活动,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所展示的丰富而有趣的生活,体会语言艺术的美,为幼儿提供全面的语言学习机会。由于多媒体计算机能够对各类型的信息警醒集成处理,将文本、数字、图形、视频、动画、声响融为一体,因此,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能够较好的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如大班文学活动欣赏散文《春雨的色彩》,为了增加幼儿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理解、体会散文的意境,首先播放一段有关春雨的录像,加深幼儿对春雨的印象;接着让幼儿一边看动画,一边欣赏配乐散文;然后逐一解释较难理解的字词;接下来分段演示于诗句有关的动画,使幼儿逐句理解散文内容,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可见,在该活动中多媒体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使较复杂、不常见、难理解的内容更为直观、浅显、具有动感,使幼儿易于理解和把握。

       (四)运用多媒体手段萌发幼儿的想象意识。

       想象的空间具有无限性。想象是不受自然知识、科学定律、传统观念、道德习惯、规则制度等的限制,也可以打破现实物象中的真实限制,决不是现实的机械翻版,因此老师不能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作品中想象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评价。教师这次以像不像为标准,下次孩子们的画就都会向“像”靠拢,丧失了想象力。教师在绘画活动中,可尝试提出疑问让幼儿改编思路肯定幼儿的想象,以避免形成一种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如:小班《太阳》绘画活动中,教师可提出疑问:“太阳都是红色的吗?”让幼儿知道太阳光有七种颜色。当幼儿了解、尝试的时候,教师及时的加以肯定,就会发现幼儿选用了不同的颜色画出了不同的太阳。随即教师还可以提出疑问:“太阳一直是圆圆的脸吗?”孩子们就会对太阳的外形进行装饰:圆脸、长脸、三角脸、梯形脸、花型脸、长头发、短头发、卷头发……通过教师对幼儿一些提问,幼儿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物象。教师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孩子就一定会更加夸张,想象会随之出现更加扩张。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提问、多肯定幼儿,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孩子的想象意识。幼儿的想象潜力是巨大的,他们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往往给人新的启迪。

       可见,多媒体应用于幼儿园教学不仅是教学手段的改进,更重要的是它对教育教学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提高了教学效果。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手段,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只要我们不断学习、提高认识、求真务实、大胆创新,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就会真正走进幼儿园,成为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好了,关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