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写作指导 写作指导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_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电子课本

zmhk 2024-05-18 人已围观

简介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_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电子课本       接下来,我将针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问题给出一些建议和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现在,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话题。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_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电子课本

       接下来,我将针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问题给出一些建议和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现在,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话题。

1.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2.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3.四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点

4.2020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5.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6.四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_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电子课本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如果说学习一定有捷径,那只能是勤奋,因为努力永远不会骗人。学习需要勤奋,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勤奋。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四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数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知识点

        (一)口算除法

        1、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 方法 。

        (1)算除法,想乘法;比如60÷30=( )就可以想(2)×30=60

        (2)利用表内除法计算。利用除法运算的性质: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如:200÷50想20÷5=4,所以200÷50=4。

        2、两位数除两位数或三位数的估算方法:除法估算一般是把算式中不是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用“四舍五入”法估算成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再进行口算。注意结果用“≈”号。

        (二)笔算除法

        1、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计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数比除数小,就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除数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如果除数是一个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就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整十数试商,也可以把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几十五,再利用一位数的乘法直接确定商。

        3、商一位数:

        (1)两位数除以整十数,如:62÷30;

        (2)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如:364÷70

        (3)两位数除以两位数,如:90÷29(把29看做30来试商)

        (4)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324÷81(把81看做80来试商)

        (5)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104÷26(把26看做25来试商)

        (6)同头无除商八.九,如:404÷42(被除数的位和除数的位一样,即“同头”,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不够除,即“无除”,不是商8就是商9。)

        (7)除数折半商四五,如:252÷48(除数48的一半24,和被除数的前两位25很接近,不是商4就是商5。)

        4、商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1)前两位有余数,如:576÷18

        (2)前两位没有余数,如:930÷31

        5、判断商的位数的方法:

        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不够除,商是一位数;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够除,商是两位数。

        四年级上册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知识点

        一、垂直与平行

        1、认识平行和垂直

        ①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和不相交。相交又有成直角的和不成直角的两种情况。

        _“同一平面”是确定两条直线平行关系的前提,如果不在同一平面内,即便不相交,也不能称为互相平行。

        ②平行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平行的表示方法:a//b,读作a平行于b。

        生活中平行的例子:窗户相对的框,黑板相对的两条边,公路上的斑马线......

        ③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垂直的表示方法:ab

        生活中垂直的例子:三角尺上的两条直角边互相垂直......

        ④三条直线的特殊关系:

        a//b,b//c,那么a//c: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ab,bc,那么a//c: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垂线的画法和性质

        ①过直线上和直线外一点怎样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着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顶点和直线上的已知点重合;从直角的顶点起,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②过直线外一点怎样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着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与直线外的一点重合;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③垂线的性质: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3、平行线的画法及运用

        ①平行线的画法:固定三角尺,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再沿第一步中的直角边画出另一条直线。

        ②检验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方法: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其中的一条直线重合;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如果第一步的三角尺的直角边与另一条直线完全重合,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平行,如果不完全重合,这两条直线就不平行。

        ③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④怎样画长方形:

        画垂线的方法:按画出长3厘米的线段,做长方形的长;从画出的线段两端画两条与这条线段垂直的线段,使这两条线段长2厘米;把两条2厘米长的线段点连接起来。

        画平行线的方法:画出长3厘米的线段,做长方形的长;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线段重合,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使移动的距离达到宽所指定的长度,沿第一步中的直角边画出长所指定的长度;把两条线段相对应的端点连接起来。

        四年级 数学 学习方法 技巧

        一、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教育 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就根据教学内容并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讲授“8的认识”,在做课堂练习时,教师拿出两组0至8的数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女队进行比赛。虽然此刻教师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可是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之中,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

        三、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创设 故事 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节内容时,在练习当中我为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 中秋节 ,江西巡抚派人向乾隆皇帝送来贡品——芋头,共3筐,每筐都装大小均匀的芋头180个,乾隆皇帝很高兴,决定把其中的一筐赏赐给文武大臣和后宫主管,并要求按人均分配。军机大臣和珅了马上讨好,忙出班跪倒“启奏陛下,臣认为此一筐芋头共180个,先分别赐予文武大臣90个,后宫主管90个,然后再自行分配”。还没等和珅说完宰相刘墉出班跪倒“启奏万岁,刚才和大人所说不妥。这在朝的文官武将现有56位,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两个,而后宫主管34人,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三个,这怎么能符合皇上的人均数一样多”。皇上听后点点头“刘爱卿说的有理,那依卿之见如何分好?”此时,学生都被故事内容所吸引,然后让学生替刘墉说出方法,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从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五、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教师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 总结 大全相关 文章 :

        ★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 做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整理

        ★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总结

        ★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3单元是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定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斤斤计较做乘法交换率。aXb=bxa先成前俩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axb)xc=ax(bxc)俩个数的和与一个是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ax(b+c)=axb+axc第4单元是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读法有两种:一种是按照分数的读法来读.带小数的整数部分按整数读法读;小数部分按分数读法读.例如:0.38读作百分之三十八,14.56读作十四又百分之五十六.另一种读法,整数部分仍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例如:0.45读作零点四五;56.032读作五十六点零三二.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与整数基本相同,即从高位起,依次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加以比较.因此,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如果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小数性质:①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例如;2.4=2.400,0.060=0.06.②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发生变化.把小数点分别向右移动一位、二位、三位…位,则小数的值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倍;如果把小数点分别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位,则小数的值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倍.例如:把7.4扩大10倍是74,扩大100倍是740.把7.4缩小10倍是0.74,缩小100倍是0.074.

四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点

        数学是考试的重点考察科目,数学知识的积累和解题 方法 的掌握,需要科学有效的 复习方法 ,同时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四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

        平移与平行

        知识点:

        1、感受平移前后的位置关系———平行。(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线的画法。

        (1)固定三角尺,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

        (2)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

        (3)沿一条直角边在画出另一条直线。

        3、能够借助实物,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寻找出图中的平行线。

        补充知识点 :用数学符号表示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如:AB∥CD。

        四年级上册数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知识点

        (一)口算除法

        1、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1)算除法,想乘法;比如60÷30=( )就可以想(2)×30=60

        (2)利用表内除法计算。利用除法运算的性质: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如:200÷50想20÷5=4,所以200÷50=4。

        2、两位数除两位数或三位数的估算方法:除法估算一般是把算式中不是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用“四舍五入”法估算成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再进行口算。注意结果用“≈”号。

        (二)笔算除法

        1、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计算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数比除数小,就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除数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如果除数是一个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就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整十数试商,也可以把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几十五,再利用一位数的乘法直接确定商。

        3、商一位数:

        (1)两位数除以整十数,如:62÷30;

        (2)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如:364÷70

        (3)两位数除以两位数,如:90÷29(把29看做30来试商)

        (4)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324÷81(把81看做80来试商)

        (5)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104÷26(把26看做25来试商)

        (6)同头无除商八.九,如:404÷42(被除数的位和除数的位一样,即“同头”,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不够除,即“无除”,不是商8就是商9。)

        (7)除数折半商四五,如:252÷48(除数48的一半24,和被除数的前两位25很接近,不是商4就是商5。)

        4、商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1)前两位有余数,如:576÷18

        (2)前两位没有余数,如:930÷31

        5、判断商的位数的方法:

        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不够除,商是一位数;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够除,商是两位数。

        (三)商的变化规律

        1、商变化:

        (1)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就除以(或乘)相同的数。

        (2)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2、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四)简便计算:同时去掉同样多的0,如9100÷700=91÷7=13

        如何提高四年级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教育 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就根据教学内容并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讲授“8的认识”,在做课堂练习时,教师拿出两组0至8的数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女队进行比赛。虽然此刻教师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可是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之中,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

        三、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创设 故事 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节内容时,在练习当中我为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 中秋节 ,江西巡抚派人向乾隆皇帝送来贡品——芋头,共3筐,每筐都装大小均匀的芋头180个,乾隆皇帝很高兴,决定把其中的一筐赏赐给文武大臣和后宫主管,并要求按人均分配。军机大臣和珅了马上讨好,忙出班跪倒“启奏陛下,臣认为此一筐芋头共180个,先分别赐予文武大臣90个,后宫主管90个,然后再自行分配”。还没等和珅说完宰相刘墉出班跪倒“启奏万岁,刚才和大人所说不妥。这在朝的文官武将现有56位,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两个,而后宫主管34人,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三个,这怎么能符合皇上的人均数一样多”。皇上听后点点头“刘爱卿说的有理,那依卿之见如何分好?”此时,学生都被故事内容所吸引,然后让学生替刘墉说出方法,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从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相关 文章 :

        ★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 做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人教版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 2021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 四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点

        ★ 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2020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任何科目 学习 方法 其实都是一样的,不断的记忆与练习,使知识刻在脑海里。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四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点

        1、线

        ⑴直线

        直线没有端点;长度无限;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⑵射线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

        ⑶线段

        线段有两个端点,它是直线的一部分;长度有限;两点的连线中,线段为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就是两点间的距离。

        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都是直的,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⑷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平行和相交两种。

        ⑸平行线

        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平行于b,直线b也平行于a。

        性质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平行线间垂直线段处处相等。

        画法一合,二靠,三移,四画。

        ⑹垂线

        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相交的点叫做垂足。

        性质

        过一点(直线上或直线外)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画法一合,二过,三画,四标。

        2、角

        (1)角的定义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2)角的度量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3)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4)角的画法一画线,二量角,三连线,四标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的角的度数是15的倍数。

        (5)角的分类

        ①锐角: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②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③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④平角: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所组成的角叫做平角。平角180°。

        ⑤周角:角的一边旋转一周,与另一边重合。周角是360°。

        数学知识点四年级

        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a×b)×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c+b×c  (a-b)×c=a×c-b×c

        数学学习方法 技巧

        01、加强整数和小数计算练习

        计算能力要过关。四年级整数计算和小数计算必须非常熟练,保证准确率和速度,不然到了五年级就要重点学习分数,整数还不够熟练,到时面临的压力会更大。建议每天坚持就5道计算题,提高做题速度和准确率。

        0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年级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好时间,及时养成好的习惯更有利于后期的学习。

        具体包括:

        1.课前做好预习,课后及时复习。 课前预习 ,了解所要讲的知识点,带着问题来听课效果会更好。所有的知识点是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去完全掌握住的,家长要督促孩子做好课后复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点。

        2.规范孩子的书写。随着应用题的增多,一定要规范孩子的书写,对步骤过程要到位,对于行程要养成画图的习惯,数论要思路严谨,书写规范。

        3.养成独立思考和勇于思考的习惯。孩子现在最欠缺的就是独立思考,依赖性较强,为难情绪较重,遇到问题就退缩,这时要多鼓励孩子自己思考,养成爱思考的习惯。

        03、在寒假开始适当的做一些历年杯赛试题

        寒假开始安排时间做一些历年的杯赛真题,加强综合训练,为春季冲刺各种杯赛做准备。

        04、学习是需要持之以恒的

        对于新知识在掌握基本概念和思路的情况下要想做到举一反三,离不了练习,适当的练习才能把知识点得到巩固,常和家长说学习一定要坚持,可以每天练习一到两道,根据时间合理安排保证不间断的练习。

        四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 四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点

        ★ 做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人教版

        ★ 四年级数学基础复习知识点

        ★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 四年级数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上册

        ★ 小学四年级数学基本知识点

        ★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 经验 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2020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0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1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1、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2、数位:个位、十位、百位、……亿位等等,都是数位。数位名称就是在相应的计数单位后添一个“位”字,如:万?万位。

        3、数级:个级、万级、亿级……都是数级,一个数级包括四个数位。个级包括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级包括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级包括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4、数位顺序表:含有数级、数位和相应的计数单位的表格叫数位顺序表。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6. 数字表示:某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

        如:12367 中的2在千位上,表示 “2个千”

        某个数级上的数字表示几个这个数级的计数单位。

        如:36472845中的3647在万级上,表示 “3647个万”

        7.大数的读法:可以先分级,再读数。(1)含有两级数的读法:先读万级,再读个级;(2)含有三级数的读法: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每级末尾不论有几个0,都不读;每一级中间和前面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8、大数的写法:可以先分级,再写数。(1)含有两级数的写法:先写万级,再写个级;(2)含有三级数的写法: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9.读写数检验 方法 :读数和写数可以互相检验,即读数后再写出来和原数比对,而写数后可以自己读出。

        10、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11、改写成不同计数单位的数:

        (1)整万、整亿的数:将个级的4个0改写成“万”,将万级、个级共8个0改写成“亿”

        注意:整万、整亿的数的改写属于准确数,要用“=”连接.

        (2)非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将万位以后的数作为尾数,对尾数的最高位(千位)四舍五入,再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3)非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将亿位以后的数作为尾数,对尾数的最高位(千万位)四舍五入,再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12、省略尾数(求近似数):先分级,再看省略的最高位上的数,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或舍去。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时,要看千万位,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时,要看千位。(用 “≈”)0~4为“舍”,尾数清零且精确数位的数字不变,5~9为“入”,尾数清零且精确数位上的数字加1。注意:四舍五入后的结果是近似数,所以符号一定要用“≈”.

        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区分:

        ⑴在实际问题中,有些数据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准确数。如:四甲班有44个男同学,29个女同学。这里的“44”“29”都是准确数。

        ⑵还有些数据,只是与实际大体符合的近似数。我们在测定物体的长度、质量时,由于测量工具的限制,必然会产生误差,所得的结果都是近似数。如:小明身高140厘米,体重35千克。这里的“140” 、“35”都是近似数。

        ⑶在对大的数目在进行统计时,一般也只需要用它的近似数来表示。如:平常说一个城市有50万人,一个钢铁厂去年产钢120万吨。这里的“50万”、“ 120万”都是近似数。

        “四舍五入”法:4、3、2、1、0舍去;5、6、7、8、9舍去后向前一位进1。

        用“=”和“≈”的区别:

        7580000=758万 7508000≈751万

        9000000000=90亿 9420000000≈94亿

        12、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3、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14、计算工具的认识:

        古时: “实物”、“结绳”“刻道”等方法来记数的。

        (1)算盘:14世纪,中国发明了算盘。算盘有上下两档,上档每颗珠子代表5,下档每颗珠子代表1,每根杆相当于一个数位,如“万位上的一颗上珠”表示“5个万”。

        (2)计算器:CE或者AC是“清除键”,ON/C是“开关及清屏键”。OFF是关闭键。

        15、会用计算器计算和探索规律。

        2020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2

        第二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

        计量较大的土地面积时,常用 “ 公顷”和“平方千米(km2)”作单位。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第三单元 角的度量

        1.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具有2个端点,可以度量长度,不可延长。

        2、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只有1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不可度量。

        3、直线:没有端点(或者说“有0个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不可度量。

        4、 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角的符号用“∠”表示。

        5. 过点画直线的数量:

        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无数条直线。

        因为“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所以过两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

        6、角的度量:工具是量角器。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步骤:(1)(量角器的)中心点与 (角的)顶点重合

        (2)(量角器的其中一条)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3)角的另一条边所对应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7、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张开的大小,张开得越大,角越大。

        8、会求一个已知角的余角、补角和对顶角:

        如右图,若∠3=25°,则∠4=90°-25°=65°

        若∠1=25°,则∠2=180°-25°=155°

        若∠1=25°,则∠3=∠1=25°(对顶角相等)

        9、角的分类:

        (1) 锐角<90°; 直角=90°; 90°<钝角<180°;平角=180°;周角=360°

        (2) 1个平角=2个直角; 1个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10、 钟面时间问题(求时针与分针的夹角):因为周角是360°,而钟面上有12个整点刻度,所以每两个整点刻度间的夹角是360°÷12=30°

        11、 画角的方法:

        A、用量角器画角(如画65°的角)

        (1)画一条射线,作为角的顶点和一条边

        (2)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3)在量角器(与0刻度线同圈的)65°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4)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用端点和刚画的点来确定另外一条边的位置)

        (5)画小弧线,标注

        B、用三角板画角(如画75°的角)

        画角方法和用量角器的相同,只是标注方法不同,需要标出这个角是由哪几个三角板上的角组合(加或减)而成的。

        用三角板可画出所有15°倍数的角,如75°、105°、120°、135°、150°、165°

        而用“一副(两个)三角板”可“拼出”75°、105°、120°、135°、150°这几个角

        2020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3

        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1、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如16×3)把16分成10和6,先算10×3=30,再6×3=18,最后算30+18=48,所以16×3=48。

        2、 三位数(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如160×3)把末尾0的部分先不看,看成16×3,口算出得48,再在得数的末尾添上所有去掉的0,160末尾有1个0,所以添上1个0得480,所以160×3=480。

        3、 笔算乘法的方法:

        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如145×12=17404、 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1) 将0前面的数对齐,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2) 再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如160×30=4800

        5、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注意用两位数去乘三位数时,三位数中间的0也要乘,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

        如 105×30=3150

        6、积的变化规律和积不变的规律:

        两个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两个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乘几(0除外),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不变。

        7、乘法估算:

        一要注意要符合实际情况,接近准确值。 215×58≈12000

        二是要将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四舍五入”成相近的整十、整百数,简化计算。

        8、乘法验算的方法:

        交换因数的位置再乘一次,看乘得的积是不是跟原来的积相同。

        9、常见的数量关系 :

        单价 × 数量= 总价 ;总价 ÷ 数量= 单价 ;总价 ÷ 单价= 数量

        单价单位:元 / 数量单位(复合单位)

        每件28元表示为:28元/件 ,每本5元表示为:5元/本

        速度 × 时间 =路程 ; 路程 ÷ 时间 = 速度 ;路程 ÷ 速度 = 时间 ;

        速度单位:路程单位 / 时间单位 (复合单位)

        如:每小时80千米表示为:80千米/时 读作:80千米每时。

        工作效率 × 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 ÷ 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 ÷ 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

        2020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4

        第五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和不相交两种。

        2、平行: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4、画垂线的方法:边线重合、平移到点、画线标号。

        5、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垂直线段 的 长度 叫 距离。

        6、平行线的画法:一贴、二靠、三移、四画。

        7、平行线的性质: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这个性质可以用来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且平行。

        8、画长方形和正方形时的要点:用垂直和平行的方法画图,注意标注:长方形要标出一组邻边的长度(长和宽),正方形要标出两条边长的长度,或者在旁边写出“长方形”、“正方形”。

        9、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10、四边形的特性:

        四边形具有“容易变形”的特性,具有“不稳定性”。 应用:推拉门

        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11、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但是从一个顶点向对边只能画一条高。画高要用虚线。并做出垂足记号

        12 梯形的底、高和腰:从梯形上底上的一点到下底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梯形有无数条高。但是从底的一个顶点向另一个底只能画一条高。

        梯形的底是固定的两条边——————上底和下底(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叫做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

        特殊的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等腰梯形不可能是直角梯形,直角梯形也不可能是等腰梯形。

        12、集合图:用集合图来表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四边形包括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为它们具有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长方形。

        14、四边形内角和: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360°。

        15、图形的裁剪:

        (1) 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可以被裁剪成两个完全相等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和梯形

        方法:先确定中心点,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就是中心点,然后画一条通过中心点的虚线,这样就一定能把这个平行四边形平均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

        (2) 梯形:梯形可以被裁剪成两个梯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

        16、 图形的拼组(请自己画画看):

        (1)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 两个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 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4) 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5)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6) 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17、对称轴: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梯形只有1条对称轴。平行四边形没有对称轴。

        2020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5

        第六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 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 在以下4种情况的时候需要用到除法:

        (1)求总数中含有几个每份的量. 如 求180里有几个30: 180÷30

        (2)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 一个数的3倍是270,求这个数?: 270÷3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如 求160是40的几倍: 160÷40

        (4)求将总数平均分成几份.如 求把24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 240÷6

        3、 除法中的数量关系(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验算的方法)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4、 口算除法: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可以想乘法算除法,也可以先去掉被除数和除数末尾相同个数的0,再计算.(如160÷20=)① 想:20×8=160,所以160÷20=8.

        ②把160和20末尾的0各去掉一个,相当于算16÷2=8,所以160÷20=8. 理由见“商不变规律”

        5、 “除以”和“除”的不同: 读法、意思有不同,常作为考点

        例:120除以30,列式为:120÷30=4 20除130,列式为:130÷20=6……10

        6、 除法估算的方法:根据被除数和除数的特点,先把不是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再计算。

        7、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分为五步:一看,确定商的位置;二试,确定首先商几;三乘减,把商和除数乘起来再用被除数来减乘积;四比,比除数和余数的大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五落,把被除数的个位落下来。

        8、 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一般按“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用四舍法试商,商容易偏大,要把商调小;用五入法试商,商容易偏小,要把商调大。

        9、 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既可以按照四舍五入法试商,也可以采取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几十五的方法来试商。

        2020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相关 文章 :

        ★ 做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 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

        ★ 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 2020年四年级数学总结模板

        ★ 2020小学四年级数学学期教学总结

        ★ 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要点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

        ★ 四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点

        ★ 2020四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参考

四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学习从来无捷径。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 学习 方法 ,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数学作为主科之一,和语文英语一样,也是要记、要背、要讲练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四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公顷和平方千米》知识点

        1、已经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公顷、平方千米(km2)。

        2、(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测量土地的面积,可以用公顷作单位。

        例如:鸟巢的占地面积约1公顷。400跑道围起来的部分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

        (5)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

        3、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1)首先要记住它们之间的进率: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2)换算方法:

        ○1把高级单位化为低级单位,要用乘法计算,只要用高级单位前面的数去乘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即高化低,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移几位,看进率。)

        ○2把低级单位聚成高低级单位,要用除法计算,只要用低级单位前面的数去除以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即低化高,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移几位,看进率。)

        a、把公顷转化为平方米,只要在公顷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添写4个0。

        b、把平方米转化为公顷,只要在平方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去掉4个0。

        c、把平方千米转化为公顷,只要在平方千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添写2个0。

        d、把平方千米转化为平方米,只要在平方千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添写6个0。

        e、把平方米转化为平方千米,只要在平方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去掉6个0。

        4、填写面积单位的规律:

        (1)国土面积、省份(含直辖市)面积、省会城市面积、州(市)面积、县、乡镇面积、村委会、村庄面积、一般要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2)公园、院(校)园、体育场(馆)等,一般要用“公顷”作单位。

        (3)房屋(建筑)面积、教室面积、校园绿化面积等,一般要用“平方米”作单位。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大数的认识》知识点

        1.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特别注意: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区别。

        2、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3、位数:一个数含有几个数位,就是几位数,如652100是个六位数。

        4、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5、亿以上数的读法:

        ①先分级,从高位开始读起。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②亿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6、亿以上数的写法:

        ①从位写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②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7、比较数的大小:

        ①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大,位数少的那个数小。

        ②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位开始比较,位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直至比较出大小。

        8、数的改写:

        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先画分级线,将整万的数或整亿的数每四位分一级,再将个级的4个0省略换成“万”字,或把个级和万级的8个0省略,换成“亿”字。

        9、求近似数: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时,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位上的数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小于5就舍去尾数,改写成相应个数的0;等于或大于5就向前一位进1,再舍去尾数,也改写成相应个数的0。

        10、表示物体个数:1,2,3,4,5,6,7,8,9,10,…….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11、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2、计算器ON╱CE:开关及清除屏键,清除显示屏上的内容。

        AC:清除键,清除所有内容。

        DEL:清除刚输入的错误数字或运算符号。

        13、算盘上1颗上珠表示5,1颗下珠表示1。

        小学四年级奥数学习方法

        一:记笔记

        这方法其实很普遍也很简单,但恰恰是很多同学不容易做到的,记笔记有很多好处,一是可以把老师的精华记录下来方便复习,二是练习学生的书写能力,三是可以让学生养成边听边写的学习能力,这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是非常有效的。

        二:错题本

        很多孩子都马虎,但有些马虎其实是同学对知识点理解不清晰造成的,这类的题目一定要记录下来。还有的是出题者故意设计的陷阱,这也可以记录下来,定时复习,久了之后很多马虎自然而然地就避免了。

        三:学习小组

        定期地和小组成员分享好试题,好方法,好技巧,好 经验 ,即可以增加同学之间的情感,又可以在交朋友的过程学习到新的东西,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合作精神,增强协调能力。

        四:题目分类本

        和错题本一样,专门记录自己做过的试题,分类指的是将自己做过的试题分为几大类,一类是极其简单,自己一看就会的。一类是有一定难度,需要思考找到突破口的,还有一类就是难度很大,需要综合运用很多知识并进行推理才能解答的,后两类都应该是我们的记录重点。在对试题分类的过程中同学自然地就增强了对试题的进一步理解。

        五:旧题新解

        不定时的翻翻原来做过的试题,但是重点是思考有没有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这样不断地增加思考有利于形成学生思考习惯的形成,也有利于学生 发散思维 的形成,多角度考察问题的思路,并随时利用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 总结 人教版相关 文章 :

        ★ 做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 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

        ★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 四年级数学的知识点总结

        ★ 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思维导图手抄报

       一个好的数学教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接下来,我就和大家介绍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特性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能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理解三角形底和高的对应关系,会在三角形内画高,初步了解三角形的外高。

        2.在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的过程中感知三角形的定义,理解“围成”的含义;在画高的过程中感受三角形底与高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图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积累在三角形内画高等数学活动 经验 。

        4.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勇于质疑的良好品质。养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是基于对《课标》的理解。《数学课程课标(2011年版)》第二学段的学段目标规定要:“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 方法 。”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认识三角形,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我今天不探索面积,但要为今后三角形面积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是基于对教材的解读。“三角形的认识” 选自人教版义务 教育 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属《图形与几何》范畴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三角形,并且认识了线段和角,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因此三角形的认识是学习 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也为今后学习 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等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收获良好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特别是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的学习为学生继续学习“三角形的高”做好了准备。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虽然四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空间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

        依据《课标》和教材的编写意图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三角形的概念、会画指定底边的高。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我确定本课的难点是能准确画出指定底边的高。教师准备:课件一套,三角尺一个。学生准备:三角板,铅笔,白纸。

        三、学法指导

        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有恰当的学法、教法,需要一定的教学手段。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这一理念;本节课主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独立思考,抽象概括,交流展示等 学习方法 。

        四、教法选用

        学法确定,教法必须与学法对应。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所以在这节课,我设计了以下 教学方法 :

        1.动手操作,自主探究。通过动手画三角形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感知三角形的特征。在画三角形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三角形底与高的相互依存性,为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奠定基础。

        2.观察比较法。通过学生对不同作品的观察比较,了解学生对三角形本质的理解。

        3.引导发现法。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学习地内在动机,进一步发展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理解和巩固知识。

        五、教学流程

        教学方法要依托教学资源支撑,通过教学活动去实现,教学活动又需要一定的程序来推进。课标指出:教师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充分提供给学生从是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会和运用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于是,我把本节课设计成以下几个环节:

        (一)看图导入、揭示概念

        课件出示古金字塔和安康汉江三桥画面,在帮助学生感受各种形状的三角形的同时,初步感受三角形在大桥中的作用,感受三角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接着通过画三角形的操作活动,唤起学生对三角形的回忆,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本质属性,尝试概括三角形的含义。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并会用字母表示

        在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后设计了让学生上黑板指三角形各部分名称的活动,对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进行反馈训练,这里为学生设计一个坑,让他跳不出来的时候才告诉他,为了表达方便可以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使学生明白用字母表示三角形这一知识产生的必要性。同时也能很好的调节课堂气氛。

        2.学习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底和高是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必要条件,对三角形高的掌握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在三角形内画高其实质是“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一知识的迁移。这一难点内容由“教师演示?学生尝试?交流展示”几个环节来突破。“三角形共有三条高”引导学生在不经意间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解释,较好的处理了教师教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必要途径,教师采用不同层次的练习的方法,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能够学有所用,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四)联系生活发挥想象

        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生活数学化,落实空间观念的培养。

        生活是数学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如何引导学生把握数学与生活的丰富关联,尤其是引导学生带着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现实生活,发现其中的数学内涵,无疑是我们当下数学教学理应追求的重要目标。只是如何去看待和把握两者的关系,我们通常有着两种不同的方向:其一,是由生活向数学的抽象与归纳;其二:则是由数学向生活 的演绎与想像。之前,我们上这节课,更多的是作出第一种努力。

        看了四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特性教案的人还看:

        1.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建议

        2. 四年级数学上册预习提纲要点以及教案

        3.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人教版

        4.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5.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6. 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四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围绕“大数的认识”进行学习,教学生简单认识亿以上的数,以及认识并学习使用计算器和算盘。

       “大数的认识”思维导图大纲

       1.1. 大数的组成

       1.1.1. 计数单位

       1.1.1.1. 作用

       1.1.1.1.1. 计量数的大小

       1.1.1.2. 定义

       1.1.1.2.1.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1.1.1.3. 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1.1.2. 数位

       1.1.2.1. 定义

       1.1.2.1.1. 数中每一个数所占的位置叫数位

       1.1.2.2. 从个位起,每4位位一级,依次为:个级、万级、亿级

       1.1.3. 位数

       1.1.3.1. 一个整数中有几个数字就是几位数

       1.2. 大数的读法

       1.2.1. 读法一

       1.2.1.1. 把数中的数字放在数位表中(右对齐)

       1.2.1.2. 先读亿级,读完加一个“亿”字

       1.2.1.3. 再读万级,读完加一个“万”字

       1.2.1.4. 最后读个级数

       1.2.2. 读法二

       1.2.2.1. 四位分级

       1.2.2.1.1. 从高位读起,先读亿级数,再读万级数,最后读个级数

       1.2.3. 含0读法

       1.2.3.1. 每级末尾的0,不论有几个都不读

       1.2.3.2. 其他数位上的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1.2.3.3. 读数要用语文字,不能用数学字

       1.3. 大数的写法

       1.3.1. 写法一

       1.3.1.1. 根据数位表写

       1.3.1.1.1. 先写亿级数,再写万级数,最后写个级数

       1.3.1.2. 哪一数位没有单位,就在数位上写0占位

       1.3.2. 写法二

       1.3.2.1. 找出“亿”字和“万”字

       1.3.2.2. 先写亿级数(“亿”字左边的数)

       1.3.2.3. 再写万级数(“亿”字和“万”字之间的数)

       1.3.2.4. 最后写个级数

       1.3.2.5. 除最高级外,每级数都要有4个数位,不足4位的,在位数前面加0

       1.4. 大数的比较

       1.4.1. 数位数

       1.4.1.1. 位数不同

       1.4.1.1.1. 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1.4.1.2. 位数相同

       1.4.1.2.1. 先比较第一个数字(最高位),如果相同,就比较下一位...

       1.4.1.2.1.1. 遇到位数数字不同时

       数字的的一方更大

       1.4.2. 排序

       1.4.2.1. 把几个数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进行排列

       1.4.2.1.1. 最小的数<第二小的数<第三小的数<......<最大的数

       1.4.2.1.2. 最大的数>第二大的数>第三大的数>......>最小的数

       1.5. 大数的改写

       1.5.1. 整万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1.5.1.1. 去掉末尾的4个0,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1.5.2. 整亿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1.5.2.1. 去掉末尾的8个0,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

       1.5.3. 注意

       1.5.3.1. 大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用“=”连接

       1.6. 求近似数

       1.6.1. 非整万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

       1.6.1.1. 千位是0到4

       1.6.1.1.1. 直接去掉万位后面的所有数字,再写一个万字

       1.6.1.2. 千位是5到9

       1.6.1.2.1. 万位上进1后,去掉万位后面的所有数字,再写一个万字

       1.6.2. 非整万数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

       1.6.2.1. 千万位是0到4

       1.6.2.1.1. 直接去掉亿位后面的所有数字,再写一个亿字

       1.6.2.2. 千万位是5到9

       1.6.2.2.1. 在亿位上进1后,去掉亿位后面的所有数字,再写一个亿字

       1.6.3. 注意

       1.6.3.1. 求近似数时,数的大小发生变化,用“≈”链接

       1.7. 数的产生

       1.7.1. 古代记数方法

       1.7.1.1. 实物记数

       1.7.1.2. 结绳记数

       1.7.1.3. 刻道计数

       1.7.2. 记数符号

       1.7.2.1. 巴比伦数字

       1.7.2.2. 中国数字

       1.7.2.3. 罗马数字

       1.7.2.4. 阿拉伯数字(常用)

       1.7.3. 自然数

       1.7.3.1. 表示

       1.7.3.1.1.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都是自然数

       1.7.3.1.2.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1.7.3.2. 特点

       1.7.3.2.1. 最小的自然数是0

       1.7.3.2.2. 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1.7.3.2.3. 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把大纲中的要点写清楚,主次分明,版面新颖活泼。最后注意整洁美观,这样就制作好啦。

       对于《口算除法》这一节内容要如何去坐好备课呢?接下来,我就和大家分享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2011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1课时(第71页例1、例2)

        教材分析

        ?口算除法?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本节课包含了整十数和整百整十数除以整十数,以及相应的估算,它既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口算除法的熟练程度将直接影响后续学习。本课重点就是探索口算方法,在探索口算方法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口算经验自主探索,二是注意提倡算法多样化。教学中既要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历探索的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同时还要注意组织好口算练习,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形式,注意给每个学生都提供较多的练习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掌握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快速地口算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

        3.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数学思考:理解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算理。

        问题解决:充分利用已有的口算经验自主探索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

        数的口算方法。

        情感态度: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

        本课知识点梳理

        1.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三种方法:借助小棒计算、想乘法算除法、转化成表内除法进行计算。)

        2.被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估算;(一般把算式中不是整十数的被除数或除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它看做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再进行口算。)

        3.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三种方法:利用数的组成计算、想乘法算除法、转化成表内除法进行计算。)

        4.被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估算;(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算式中的被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把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整十数,然后进行口算。)

        备课资料

        除法的由来: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掌握了数的除法运算。最早使用是在先秦时期,或更早一些。形成于那个年代的《筭数书》中,关于除法的表示方式共有7类19种,涉及55条。

        自公元前春秋战国时代之前,我国出现了用?九九?表计算乘法以后,人们也总结了用口诀来计算除法的方法。《孙子算经》上说:?凡除之法,与乘正异。?当时我国主要是用算筹和口诀来计算除法的。

        设计说明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源于生活的情感体验。本课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新知、掌握口算和估算方法,更注重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渗透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的态度、学习能力以及价值观得到培养。

        首先,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也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教学时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历探索的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

        其次,设计多样化练习,提高学生口算能力是计算教学的目标。教学中组织碰碰车、小组对抗赛、速算大PK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练习口算,提高口算能力。

        课前准备

        一、 课前学情检测

        检测目标:复习表内除法和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检测学生对之前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为本节课学习扫清障碍,做好准备。

        检测内容: 18?3= 56?8= 54?9= 36?4= 42?6=

        450?9= 6400?8= 280?4= 2400?3= 560?7=

        二、教具学具的准备

        小棒、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范老师准备给大家编写一份口算比赛题,计划一共出80道,每列20道,

        排成几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习以为常的口算比赛题的编制引入,使学生很快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

        二、探究新知:

        1.探究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1)认真读题,独立列式计算。

        (2)同桌交流计算方法。

        (3)全班交流:

        预设一:每10道为一小组,80道就是8个小组,每列20道就是把2个小组合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分成4组,所以80?20=4。(可以配合小棒图进行介绍。)

        预设二:4个20是80,所以80?20=4。(也就是想到4?20=80,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来计算除法。)

        预设三:8?2=4,所以80?20=4。(也就是80是8个十,20是2个十,8个十除以2个十就得4。)

        (4)对比评价:

        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 想乘算除或利用表内除法计算都比较方便。

        (5)总结归纳方法:

        (6)练一练:

        90?30= 60?20= 80?40= 60?30=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实现算法多样化,在此基础上,再借助?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让学生有意识进行对比,使得算法得到优化。之后,及时进行优化后的方法总结和应用,达到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2.探究几百几十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1)出示算式:150?50

        (2)独立计算后,同桌交流计算方法。

        (3)全班交流:

        预设一:3个50是1500,所以150?50=3。(也就是想到3?50=150,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来计算除法。)

        预设二:15?5=3,所以150?50=3。(也就是150是15个十,50是5个十,15个十除以5个十就得3。)

        (4)总结归纳方法:

        (5)练一练:

        270?30= 120?20= 280?40= 360?60=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有了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经验,这里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时,就放手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迁移,自主学习新知。

        3.探究估算的方法

        (1)出示问题,独立列式计算

        如果老师现在挑选出来的是83道题,还是每竖列20道,大约可以写成几竖列?

        (2)全班交流:

        83?20,把83 四舍五入估成80,80?20=4,所以83?20?4。

        (3)改变问题,继续思考,独立列式计算

        如果老师现在挑选出来的是120道题,每竖列28道,大约可以写成几竖列?

        (4)全班交流:

        120?28,把28 四舍五入估成30,120?30=4,所以120?28?4。

        (5)巩固练习:

        从下面各题中任选一题估算一下,完成后同桌互相交流

        90?31 121?40 160?38 222?70

        (6)总结估算方法:

        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一般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被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把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设计意图:?四舍五入?的方法是学生三年级已经学过的方法,这里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和交流总结得出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交流表达的过程中促进其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巩固练习:

        1.快乐碰碰车

        60?20 63?20 90?30 92?30 40?20 41?20 100?20 103?20

        180?30 184?30 240?40 240?37 420?60 420?62 210?30 210?29

        2.速算PK(3分钟速算比赛)

        120?20 63?30 91?30 180?30 240?61

        141?20 200?40 102?20 420?71 212?30

        182?30 180?61 240?60 280?42 420?69

        420?61 270?30 540?60 720?80 564?80

        3.如果现在老师准备的速算比赛题一共有180道,我可以把它们怎么排列?请帮范老师设计一下排列方案。

        设计意图:三组题是三个层次,第一组题中的每小组两道是互相关联的,意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口算方法;第二组则是没有联系的,独立存在的一些题,意在为后续的试商做准备;第三组则是一道开放性练习题,可以较好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看了四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的人还看:

        1.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

        3. 人教版初中一年级数学教案

        4.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5.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好了,关于“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