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小学作文 小学作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批注

zmhk 2024-05-30 人已围观

简介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批注       对于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问题,我有些许经验和知识储备。希望我的回答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1.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范文例子2.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年、月、日》教案三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批注

       对于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问题,我有些许经验和知识储备。希望我的回答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1.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范文例子

2.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年、月、日》教案三篇

3.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4.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5.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统计》说课稿及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批注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范文例子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范文例子

        数学教师要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以下是我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一:《平移与旋转》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判断简单物体或图形的运动是平移现象还是旋转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正确地区分物体运动方式(平移和旋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认识物体的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找准旋转物体的旋转点或旋转轴。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

        1、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画面上是什么?出示PPT(2、3、4、5、6),它们是怎么运动的?如果语言表达有问题,可以用手势表示。

        2、评价一下小朋友的表现,下面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物体运动的照片,你能说出它们是怎么运动的吗?(出示PPT7)它们的运动方式是一样的吗?如果不同,请说出它们的不同。

        二、探索平移和旋转现象

        1.、探索平移

        (1)你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给它们分分类吗?想一下为什么这样分?(PPT8出示分类情况,从而口头揭示出这些物体的平移、旋转现象PPT9)

        (2)小结:像轮船、升旗、吊车、滑滑梯电梯、 缆车、火车这样的运动,在数学里我们叫它平移。它们总是这样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物体的平移,可以上下平移、左右平移、前后平移。请看:PPT(10)。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的平移现象。揭示“平移”。)

        (3)练习: 出示PPT(11),让学生自己判断。 刚才小朋友能正确地判断物体的平移运动。那么物体的旋转运动是怎样的?出示PPT(12)

        2、探索旋转

        (1)出示PPT(13),你玩过这些吗?了解物体的旋转运动。

        (2)分别说说图上的物体绕什么旋转。出示PPT(14、15、16、)让学生指出物体的旋转点。

        (3)练习: 出示PPT(17),请小朋友指出下面哪些是旋转现象并说出旋转物体的旋转点在哪儿?(巩固旋转物体的旋转点。)

        (4)出示PPT(18)小结:像风扇的叶片、直升飞机的螺旋桨、钟面上的指针、小车等它们这样绕着一个点或者一条轴做圆周运动的叫旋转。

        3、寻找平移与旋转

        (1)、在我们的教室里找一找平移和旋转现象

        (2)、在平时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全班汇报交流结果。

        (3)、完成PPT(19),你能再用手势表示一下平移和旋转吗?

        (4)、总结平移与旋转

        板书设计:

        平移:直线移动,方向不变

        旋转:围绕一个中心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三、巩固平移与旋转。

        1、完成课后练习第4、5题。

        2、完成课后练习第6、7、8题。

        四、总结全课

        1、学生谈收获。

        2、总结学生的表现

        3、布置作业(PPT24)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二:《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使学生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让学生知道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使学生感受对称美、渗透美育。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法指导:

        学生活动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教具学具:

        每人准备一面小镜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说一说本单元学习了那些知识?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分层练习

        1、练习十六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3)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知道了什么?

        2、练习十六第2题。

        判断下面三幅图分别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3、练习十六第3题。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数学书,分别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然后再书上连线。

        4、练习十六第4题。

        观察老师准备的,分别看看是在哪个位置拍的,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5、练习十五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三、课堂总结

        通过做练习你学到了什么?

        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以后再观察物体的时候,要多从几个方向看一看。

        四、课堂检测

        再往桌面上摆一个立方体,让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看到的形状与上次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请说出看到的具体形状?

        (2)分别把你所看到的形状画下来教师逐个检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三:《除法的初步认识》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本第18页的内容。

        (2) 准备12根小棒,18个圆片。

        教学内容:

        教材第18页例4.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教材在编排时从熊猫分竹笋引入,通过分竹笋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还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的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动手平均分物体,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动手平均分物体,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理解除法的含义。

        学习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小棒。

        学具:每人18个图形卡片和12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孩子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平均分,你们知道什么叫做平均分吗?(指名回答)那平均分的方法是什么呢?(指名回答)大家的表现真不错!现在老师有两道题想让大家动手来分一分,考考大家对前面的知识真的掌握了没有?

        请看题目

        1.2组做第一题,

        3.4组做第二题,自己动手分一分吧!学生汇报结果。

        4.咱们二(5)班的同学真优秀!现在老师还想考一考大家,你们都喜欢动物吗?那谁知道我国的动物国宝是什么吗?(大熊猫),大家真聪明!今天,熊猫贝贝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和我们一起学习,然后用课件出示)它遇到了一个难题:它想把12根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不知道每盘放几个?你们能帮帮它吗?现在请大家用12根小棒代替12根竹笋,自己动手分一分吧?

        5.汇报结果:每盘放3个。师:像这样,把12根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属于平均分,在数学王国里我们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表示,那就是除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板题)

        二、新授

        1.除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一样,也是一种运算方法,它也有自己的符号,它的符号叫做除号,写除号时先写一短横,再在上下各点一个点,短横要平直,两点要圆,并且要对齐。

        2.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3个,这道除法算式怎么列呢?(1)首先,我们看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2)把12平均分成了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3)分得的结果每份是几呢?(4)这个算式的结果是3所以12÷4就等于3.它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读的时候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它数字不变。(齐读两边)

        3.思考: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呢?动手分一分,分完后,师问:谁能列出一道除法算式呢?(指名回答)

        三、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巩固练习:出示课本第18页做一做,让学生用18张圆片代替18块饼自己动手先摆一摆,再列出除法算式,指名3位同学板演。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看来大家都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了,也会列除法算式了,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 3.请看第一题(课件出示第一题):(1). 开火车,读算式。 8÷4 2 15÷5 3 10÷2 5 12÷3 4 6÷3 2 9÷3 3 (2)请写出除法算式。 6 除以 3 等于 2 。把 20 平均分成 5 份,每份是 4。有12人,平均分成4组,每组有3人。有9个苹果,平均分给 3人,每人分3个。(3).先说说题目意思,再列算式。课件出示后师问:每只小熊分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4)看图写出除法算式。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指名学生说一说)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我们还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及表示的意义,希望同学们课后认真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节知识。

        四、今天的作业是小册子:第9页1,2,3题。

        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 3 )个 12÷4 3 除号 读作:12除以4等于3.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年、月、日》教案三篇

        #二年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 无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2、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形成线段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受,认识线段。

        1、如果要把线段用图表示出来,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象一下线段的样子。

        2、(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是什么样子的?师根据学生描述介绍端点。

        3、学生完整描述线段的特征。

        4、再次闭上眼睛,在脑子里记住线段的样子。

        5、这是刚才的线段,(课件逐步演示旋转)它变了,现在还是线段吗?为什么?你们发现了什么?

        6、师:是啊,不管方向怎么改变,只要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它就是线段。让我们来看看下面那些是线段。(学生辨别线段)

        7、(隐去非线段,留下线段)这些都是线段,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8、师小结过渡。

        二、回归生活,体验线段

        1、我们的生活中藏着许多线段。(尺)你们看,这把尺的一边,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这两端是它的两个端点。这把尺上还有线段吗?

        2、(数学书)你能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找到线段吗?同桌互相指一指。

        3、黑板上有线段吗?谁把它找出来?

        4、直尺、数学书、黑板的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生活中的线段可多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小朋友两人一组,你指给我看我指给你看。

        5、全班交流。

        三、实践操作,感悟画法。

        1、生活中的线段太多,我们说也说不完,能不能想个办法把它画下来呢?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来画线段?为什么?

        2、请小朋友选择你喜欢的工具,自己试着画一条线段。

        3、交流。你是用什么工具画的?(指名演示画线段)你是怎样画的?

        4、谁也是这样画的?你们是用什么工具画的?

        5、谁画线段的方法和他们不一样?

        6、师:我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合适的工具来画,在这么多工具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

        7、师:尺子是我们常用的画线段工具,用尺画线段,不仅画得好,还特别方便,尺的用处可大了,将来我们还可以用它来测量、设计图纸。

        8、学生用尺任意画不同的线段。全班评议、欣赏。

        四、多种方法,深化认识。

        1、(出示纸)你能用纸折出一条线段来吗?试试看。

        2、交流。你折的线段在哪里?谁折的线段比它长(短)?

        3、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围起来,还能拼成我们认识的图形。这些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学生数一数,填一填。)

        4、反馈。猜猜看六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七边形呢?你怎么知道?

        5、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线段吗?

        6、师:一条线段看起来不起眼,很单调,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能围成我们认识的各种图形,许多线段还能组成很神奇的精美图案。(欣赏)

        7、漂亮吗?我们也来试一试,画一画,做一名小小设计师。

        2.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一、情景导入:

        1、请看,这是什么呢?

        2、可别小看这硬币哦,它能告诉我们有趣的数学知识呢!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硬币,一元的硬币现在有两种版本的。一种是新版的:正面是一大朵菊花反面有一个大大的1元字样;另一种是老版的:正面有朵小牡丹花和一个小1元的字样而反面是国徽。淘气和笑笑送来的就是老版的一元的硬币。硬币要和我们做个游戏呢。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3、好!请小组长来领硬币,每两人一组。每组抛五次,听口令开始。一个同学抛,另一同学猜测并作好记录。注意抛的时候用力不要太大,以免落在地上不好找。准备好了吗?请开始!

        4、请各小组汇报情况。(小组汇报)

        5、从刚才同学们抛硬币的结果来看,硬币落地时一定是正面朝上吗?

        6、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数学问题―――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

        二、活动探究:

        1、请5个男同学代表淘气,5个女同学代表笑笑。比赛内容是:摸球大赛。这儿有两个淘宝盒,里面装有乒乓球。比赛规则是摸到一个黄球加二十分,白球不加分,底分一百分。有请淘气组和笑笑组。

        2、当盒子里全部是黄球时,则一定能摸出黄球。板书(一定)没有黄球时,则不可能摸出黄球。板书。(不可能)

        3、请翻到课本93页,请你动手连一连。你会做吗?

        4、那还等什么呢?快快动笔吧。(学生独自做后,集体交流)

        三、实践应用

        1、播放课件:(食物、水、游泳圈、羽绒服、雨伞、洗浴用品),这些东西中哪些一定要带,哪些可能要用,哪些不可能用呢?

        2、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老师可以放心地出发了。刚才你们设想的事情中有些可能发生有些不可能发生,也有的一定会发生,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

        3、这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改变。同学们说得都对,这是你们积极思考得出的结果。

        4、今天同学们和老师共同探讨了可能性的问题,能说说你都知道了些什么?这堂课什么地方最让你难忘?

        5、生活中像这样确定的或不确定的事情有很多,及时地了解,认真地思考,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这些事件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橘子”,课本第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分橘子的实际操作过程,初步了解余数的含义,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实际操作,经历用竖试表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和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竖试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课件出示14个橘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如果每盘放4个橘子,14个可以放几盘?(教师板书)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2、师生进行互动交流。

        师:从题目中你们可以得到那些信息?

        生:每盘放4个橘子,总共有14个橘子。

        师:题目要求我们要怎么分?

        生:每盘放4个(平均每盘放4个)

        师:那题目要我们求什么?

        生:14个可以放几盘

        师:根据这些信息,谁知道该怎么列式呢?

        生1:从14里减去3个4等于2,所以可以放3盘;(14-4-4-4=2)

        生2:根据乘法口诀:三四十二,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还剩2个。

        生3:可以用除法运算列算式:14÷4=3(盘)……2(个),说明可以放三盘,还剩2个。

        3、教师与学生合作摆一摆,验证以上结论是否正确。

        4、介绍用竖式解决以上问题

        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14÷4=3(盘)……2(个)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每一步的含义:

        先写“厂”,表示除号,把要分的14个橘子,也就是被除数写在“厂”的里面。把每盘的橘子数4,也就是除数写在“厂”的左边。写好后,按下面的步骤用竖式计算。

        一试商:14除以4,商是几,写在哪?根据乘法口诀求商,商是3,相同数位对齐,即商与被除数14的个位对齐。

        二相乘:商与除数相乘的积写在被除数14的下面,相同数位对齐。三相减:从总数14里减去分走的12,还剩2个,14-12=2,画上横线对着个位写2。

        四检查:看看余下来的数是不是比除数小,并说说竖式上的每个数字代表什么意思。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3页的“试一试”和第4页的“算一算”,“想一想”先由学生独立解题,再由老师讲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4页的第3题。

        4.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知识与技能:

        1、认真观察图画,说出图意,提出相关的乘法问题,并应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继续学习、体会从上面、侧面、正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不同形状,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

        过程与方法:

        1、认真观察图画,能够提出相关的问题

        2、让学生提出生活实际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3、培养小组合作意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国庆节期间,你们有的外出旅游,有的在本市游玩,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有些什么感受?(让几个同学说一说)

        师:国庆节,不仅我们市,全国上下都是一派喜气洋洋。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节日广场”,再次感受一下节日的喜悦。(板书课题:节日广场)

        二、探索学习

        (一)广场上

        1、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节日广场”图,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并体会祖国的美好)

        2、师:同学们看到了祖国富强、人民欢庆的景象,那你能根据看到的景象提出乘法问题吗?请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仔细观察。

        3、学生独立观察画面,思考,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里说给其他同学听。

        4、集体交流。

        各小组同学派代表,将本小组问题提出,指名由某位同学或某个小组同学回答。

        (先让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里说给其他同学听,让学生讨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用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验证,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思维会更有深度。并使学生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计算“相同加数的和”的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

        (二)瞻仰烈士纪念碑。

        1、师:同学们,在节日中,少先队员在烈士纪念碑前,敬上队礼,他们会对烈士说什么呢?

        (指名学生说)

        2、师: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烈士用鲜血、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烈士,更不能辜负烈士的热血,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把祖国建设得更美!

        (及时利用教材提供的场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对他们进行学习兴趣、自信心等方面的培养,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

        3、连一连。师:请问下面三幅图(课本31页)各是谁看到的?连一连,说一说每一幅图是从纪念碑哪个面看到的。

        (观察图画,发挥想像力,独立思考,动手连)

        4、全班交流

        三、实践与应用

        师:今天走进节日广场,感受到祖国的欣欣向荣,还发现了许多数学知识,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你还能发现哪些乘法问题?

        (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及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渗透了解决问题的要求,尽可能以学生乐于接触的、有数学价值的内容作为数学学习的题材,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有趣,而且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四、总结,下课。

        5.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第67、7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学生活动,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物体。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具准备

        学生喜欢的玩具、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用学生喜爱的游戏入手,创设情境

        1、播放有多种动物叫声的vcd,请学生猜一猜都有动物(如孔雀、恐龙、狮子等),同时问:“你是怎样猜出这些可爱的动物的?”(学生回答说是根据动物的声音。)

        2、出示几张动物卡片,遮住动物的一部分,又请学生是什么动物?

        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动物的纸片,问学生是怎样猜出来的?

        4、生:我看见大象的长鼻子;我看见老鼠的尾巴;我看见骆驼的驼峰……

        师:你们看见了动物的不同形状,有正面的、侧面的、后面的。那今天我们就玩一玩,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课题)

        二、引导探索,体验不同位置观察到的不同的物体形状

        1、师:请同学拿出汽车玩具放在桌面上,小组内的同学互相玩耍,并说出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汽车的形状。

        小组汇报: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生:我看到的是它的车门和车轮;我看到的是它的车灯;我看到的是它的车尾。

        2、画学生看到的汽车形状。师:咱们来一个画画比赛,看谁能把自己看到汽车的形状简单而又比较准确的画出来。(小组活动)

        3、展示图画。请每组小组长把本组的画收集到一起,并贴在黑板上。

        师:请小朋友来介绍自己的画,讲讲画出来的形状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为什么汽车有这么多不同形状?

        生:因为我是从侧面看的;因为我是从正面看的;因为我是从后面看的……

        师:原来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汽车形状也不同。

        4、师:请学生交换位置,再观察,说说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汽车的形状。

        ××生:我看到的是它的车门和车轮;我看到的是它的车灯;我看到的是它的车尾。(让学生回原位。)

        5、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玩具(每组一个)放在桌上,坐在现在的位置上观察玩具的形状并把它画出来。(全班交流,介绍画出来的形状是在什么位置上看到的。)

        三、应用拓展

        1、找朋友。请小组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数学书合在一起,摆放在桌上,再请每一个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看到书的形状。老师同时出示请学生判断。

        2、连线游戏。教科书第70页第一题,请学生仔细观察从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汽车形状。

        四、小结评价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出示卡片)所以在我们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这里面有我们许多数学的知识。因此我们更应该热爱我们的生活。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教案# 导语《年月日》是一节概念课,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对年月日又多少有一些了解。怎样在学生有所认识的基础上将这么多知识点有条理地呈现给学生?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能判断平年、闰年。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交流、讨论、计算培养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让学生感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天数。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引思

        2、观看孙悟空赠送的礼物-年历片,激疑引思。"这上面有许多关于年、月、日的秘密,你们快把答案找出来吧!"

        3、灯片出示思考题,同时师板书课题:年、月、日。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大、小月

        同桌同学交流观察结果,老师请学生回答发现

        (1)1年有12个月。

        (2)1、3、5、7、8、10、12月都有31天。

        (3)4、6、9、11月都有30天。

        (4)2月有时28天,有时是29天。

        总结:习惯上将31天的月份叫"大月",一年中有几个大月?

        哪两个连续的大月?

        把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一年中有几个小月?

        2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有时28天,有时29天,我们叫它"平月"。

        2、如何记忆大、小月呢?

        先组织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3、计算全年天数

        问:知道了每个月的天数,能算出一年有多少天吗?

        学生回答,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哪种算法最简便,再用计算器算出得数,汇报结果。

        问:为什么一年会有两种天数?主要原因在哪?

        归纳:二月有28天的一年有365天,我们叫它"平年"。

        二月有29天的一年有366天,我们叫它"闰年"。

        问:为什么会有平年、闰年之分呢?

        问:闰年比平年多几天?多的这一天放在哪个月?

        区分平年、闰年主要看什么?

        4、判断平、闰年

        持有1900年年历的同学有争议,老师及时发现,并说明:遇到整百年份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年、月、日》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练习:说一说下列年份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

        1600年、1700年、1840年、1949年、1997年

        5、课外知识拓展

        关于年、月、日的知识,除了刚才所学的,你还知道哪些?说给大家听听。

        三、理解运用

        1、小明满12岁时,只过了三个生日,他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2、动手操作

        放申奥实况的录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爱国思想。

        璧合 将不完整的20xx年年历片制作完整。

        要求:先两人交流讨论,再用最快的方法制作,做完后可美化年历卡。

        四、课后延伸

        同学们,你想知道有关年、月、日的更多秘密吗?那就课后查资料研究吧!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时平年还是闰年。

        2、能与生活联系起来,熟练的运用年、月、日的知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具准备:

        1980—2003的年历卡、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故事导入

        喜欢金田一吗?喜欢柯南吗?那你们肯定很喜欢侦探故事对不对?老师这边有一个,想不想听?

        故事发生在1979年3月7日,有一个罪犯逃到了深圳,他拿着一张签发日期是1979年2月29日的边境通行证,在深圳海关准备入关,尽管他经过整容,变了模样可还是被检查证件的武警叔叔一眼识破,将他扣留。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刚刚大家猜了很多,到底对不对呢?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年、月、日”就知道了。

        2、加深对年、月、日的理解

        (1)我们学习、生活了一天,就在日历上撕下一页,说明过去了(一天),(一天就是一日)

        (2)当我从1月1日开始到撕下1月31日这一页时,说明已经过去了多久?(一个月)

        (3)当我们撕下这本日历的的最后一页时,说明已经过去了多久了?(一年)

        关于年月日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二、探索新知

        1、观察年历,认识大小月

        思考: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哪几个月的天数一样多?

        师:我们把31天的那个月称为大月,把30天的那个月称为小月,28天或29天的2月我们称他为平月。那家看看一年中有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一年中有12个月,有的是大月,有的是小月,谁能想个方法把他们很好的记住?

        (1)介绍“拳记法”

        师:这个我们把它成为拳记法,来,我们一起来数一遍,一月大,二月平,……

        现在数给你的同桌听听。

        (2)儿歌记忆

        师:老师这边还有一首儿歌: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再把一天加。来,我们一起来,边拍手边记住他。

        对于这首儿歌你有什么疑问吗?由儿歌引入平年、闰年

        2、认识平年、闰年

        (1)如果现在让你计算一年有多少天,你准备怎么做?(学生先自己说说自己的方法,然后选择你认为的好方法,最后自己算)

        汇报:平年——365天

        闰年——366天

        师:区分平年、闰年主要看什么?

        (2)老师不用看你们手中的年历,只要你说出你拿的是几几年的年历,我就可以说出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要不要考考老师?

        学生考老师。

        你们还想试?告诉你吧,不管你们怎么考,我都能回答出来,因为我掌握一个小秘密,你们想知道吗?秘密就在这里(看黑板)——闰年:1980年、1984年、1988年,1992年……

        你能按照规律在再几个闰年吗?你们发现了每几年有一个闰年?

        (3)不如我们现在来做个实验,拿你们手中的年份除以4,看看有没有发现什么?

        汇报:平年的年份除以4,结果有余数,而闰年的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所以要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就看他能不能被4整除,如果是4的倍数,说明他是闰年,如果不是4的倍数,说明他是平年。

        那1922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呢?

        (4)现在把书翻到第82页,把倒数第2段话看一遍,有没有什么要问的?

        “通常”、“一般”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1900年,1990/4=490,没有余数,但他不是闰年,而是平年,因为1990是整百数,当年份是整百年时,要能被400年整除,才能是闰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还有一段来源呢?听历史。

        所以我们有这样一句话:四年一润,百年不润,四百年再润。

        到现在为止,你能回答出那个侦探故事了吗?(因为1979年是平年,平年2月没有29日。)

        三、练习

        8月1日的前一天是()月( )日

        6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

        小芳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两个月,这两个月是( )和( )月

        今年的一月、二月、三月一共有()天。

        判断:每年都有365天。 ( )

        一年中有7个大月,5个小月。 ( )

        1997年是平年。( ) (199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的日子,是我们祖国母亲迎回她失去儿子的重要一天,让我们永远的记住这一天)

        2008年是平年。( )(2008年我们祖国有什么大事呀?[北京奥运],看,这个特殊的日子在2008年,是闰年,那时你们已经上了初中,因此为了我们祖国更美好,现在我们应该好好的把握时间。)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年、月、日”,你掌握了什么?

        现在把书翻到第81页,把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看一遍,有没有什么想问的?

        现在老师把这首歌《三百六十五个祝福》送给大家,希望你们每一天都有一个愉快的生活。

        板书设计:

        年、月、日

        一年有12个月: 大月:1、3、5、7、8、10、12——31天

        小月:4、6、9、11——30天

        2月:28天——平年——365天

        29天——闰年——366天文

篇三

       教学目标:

        1、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通过大量关于“年、月、日”资料的收集和阅读,来主动的学习和思考关于大月、小月、平年、闰年方面的知识,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会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把“年、月、日”的知识与生活连贯起来,把有关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学习。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

        4、渗透爱国主义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对每个月的天数的认识。(正确、迅速记住十二个月的天数)

        教学难点:

        平年、闰年的判断。

        教学准备:

        学生:年历卡、草稿本、查阅的资料、预习年历上2月及全年的天数。

        教师:课件、水果卡片、2句话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听课,高兴吗?那让我们记录下这难忘的一刻。(板书:2004年10月19日×时×分)

        2、2004年,“年”是什么单位?还有其他时间单位吗?(月、日、时、分),我们已经学过时分秒,今天我们来研究年月日(齐读:年月日)

        二、探索新知

        (一)自学年月日之间的联系

        1、年月日是表示较长时间的单位,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你在哪些物体上见过年月日的?(课件演示:物体上的年月日),还有许多,下课自己找一找。

        2、我们的日子一年一月一日的过着,你们知道一年一月一日的来历吗?让我们来看一看这方面的小知识(课件演示:年月日的来历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跑一周的时间为一年;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跑一周的时间为一月;地球在绕太阳跑的同时自己也在不停的自转,自转一周为一日。),原来一年一月一日是跟什么星球的运动有关系的?(太阳、地球、月亮的运动)

        3、除此以外,年月日还有许多丰富的知识,你们想知道吗?自学书本44页,要求填写表格,并阅读后面的文字(大声)。

        4、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大月)谁补充?(小月)一年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还有一个月呢?

        5、怎样方便的记住大小月?(拳记法、儿歌)可以用喜欢的方法记大小月。

        6、我们认识了大小和二月,下面来练一练。

        24个月=( )年

        5年=(  )个月

        1星期=( )天

        小红到奶奶家作客,住了62天,正好2个月,这2个月分别是(  )月和(  )月。为什么是7、8月?为什么小红要住62天?

        (二)探索判断平闰年的方法

        1、知道了2月有28天或29天,下面进行竞赛,给一个年份,看谁能很快报出这一年2月天数和全年天数,请同学们拿出年历卡,准备好了吗?现在看屏幕。(从 1996年到2004年的年份随机出示)观察1996到2004年总天数,发现什么?(有365天和366天)天数是怎样算的?(平年:31×7+30×4+28闰年:31×7+30×4+29或365+1)为什么会相差一天,这一天差在哪个月?我们把2月为28天全年为365天的这一年叫平年,把2月为29天全年为366天的这一年叫闰年,看一看这里有哪些年是平年,哪些年是闰年?(多人说)

        2、 再看看平润年的排列顺序,你发现了什么?(每4年一循环)如果把平、闰年除以4,结果会怎样?用1996、1997年试一试,你发现什么?那么你知道怎样判断平闰年吗?(小结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3、 判断闰年,先看左边的2个年份(1978年、1904年),算一算。

        4、 算一算1900年,(学生发现1900是4的倍数,认为是闰年),看1900年2月的月历,28天,说明1900年是平年,为什么呢,我们来看一个小知识(课件演示:闰年的来历)最后一句话是什么?(小结公历年份是400的倍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现在谁能说1900年为什么是平年呢?2000年呢?2100年呢?

        5、 会判断了平年和闰年,下面来看,我们知道年月日是表示较长时间,有比年更长的时间单位吗?(1世纪=100年)

        (三)综合练习

        今天同学们表现很好,老师想送给你们一些礼物,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要想吃到水果必须先回答水果先生提出的问题。

        闰年的2月有( )天,全年有( )天;平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 )天。

        请说说你出生在哪一年,那年的2月有多少天?

        今年全年有( )天,合( )个星期零( )天。

        单数都是大月吗?

        一年中有哪几个大月?

        1世纪是多少年?我们现在生活在多少世纪?

        怎样判断平闰年?告诉方法。

        2100年2月有( )天。

        (四)课外延伸

        1、 除了书本上,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 柠檬先生有个问题:东东已经16岁了,可是他只过了4个生日,你知道他的生日在哪一天吗?

        三、总结

        时间和生活紧密相连,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送给同学们一首歌《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祝大家幸福快乐每一天。

        板书设计:

        年、月、日

        1世纪=100年

        大月(7个)1 3 5 7 8 10 12(31天)

        小月(4个)4 6 9 11(30天)

        2月 28天或29天

        平年:365天 30×12+7-2

        闰年:366天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公历年份是400的倍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二年级# 导语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它是科学的大门和钥匙,学数学是令自己变的理性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数学本身也有自身的乐趣。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生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经历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并能根据数据回答一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四季的划分,以及自己生日的季节。

       教学重点:

       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用方块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

       3、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4、比较、分析、判断,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1、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

       2、能对调查的时间做出合理的推断。

       教具准备:

       1、在小黑板上写出教材的“涂一涂”的格子和“填一填”的表格,以备挂在黑板上使用。

       2、日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今天是几月几日?有今天过生日的同学吗?

       2、明明今天过生日,他带来了生日蛋糕和我们共同分享,我们一起为他唱个《生日歌》,好吗?

       3、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谁来说说?

       我想知道班里的同学生日在什么季节?该怎么办呢?

       二、玩中学

       1、说一说。

       说一说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你知道是什么季节吗?

       2、分一分。

       哪几个月是春季?哪几个月是夏季?哪几个月是秋季?哪几个月是冬季?四季是怎样划分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3、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四季的划分?

       3、调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调查同学们的出生季节。

       (2)小组交流:怎样收集和整理调查得到的数据?

       4、涂一涂。

       在统计表格中涂色,整理数据。

       5、说一说。

       (1)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2)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有几名?

       (3)如果你们班某个同学的生日你不知道,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

       (4)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三、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统计的作用可大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用统计呢?

       四、布置作业

       1、调查一下你们村里,有多少学生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2、一个季度有多少个月? 

        2.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感知角,会判断角,并会画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放多媒体,生猜图形,揭示课题。

       师贴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感知角

       1.第38页主题图。

       生观看主题图从图中说出物体上的角,初步感知角。

       2.生从自带的三角板上找角。

       生生相互找角,指角。

       3.生从生活中找角。

       生举手汇报。

       三、操作感知,探究新知,认识角的组成部分

       1.生折角。

       生从自己折的角中探索出角的顶点和边。

       2.电脑抽象出折纸的角,生认识角的组成部分。

       3.出示活动角让生感知角是有大小的,且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1)师变魔术引出活动角。

       (2)生动手操作活动角。

       (3)生说发现。

       四、画角

       1.生探索画角的过程。

       2.生说画角过程。

       3.观看多媒体画角过程。

       4.生再次画角。

       五、巩固练习

       1.判断。

       2.数角。

       3.比角的大小。

       六、拓展、游戏

       用角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七、课后小结

        3.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的:

        1、在学习2、3、5乘法口诀的基本上引导学生学习4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2、掌握4的乘法口诀,能运用4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开火车口算卡片

        二、学习新课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小熊请客图。

        师:今天小熊家来了许多客人,小熊采了许多红果,要把它们串成糖葫芦请客人们吃,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小熊准备了多少红果吧。

        2、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贴出一串糖葫芦图和表格。

        师:小熊想把4个红果串成一串,那么2串有多少个红果呢?3串、4串9串分别有多少个呢?你能用所学的方法列式解答,并编出乘法算式吗?

        (可先请一名基础较好的'学生说出42=8或24=8,再编出口诀。)

        (1)独立思考,填写表格。

        (2)小组交流填表结果和自己的思路。

        (3)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

        板书算式和口诀。

        (学生通过前面5、2、3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已对此类新知的学习过程及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填表,写乘法算式和编口诀的工作。)

        (4)学生齐读口诀。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记忆口诀。

        独立背诵4的乘法口诀;同桌互背;师生对口令;小组选代表比赛对口令,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2、说一说。

        可采用小组接龙游戏,引导学生用数桌腿来记忆口诀。

        3、练一练第1题连一连。

        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4、练一练第3题。

        此题也应先让学生弄懂图意,再独立填写算式,说说自己列算式的思路和算式的含义。

        5、数学游戏

        先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小组合作找出复数的规律,按规律走出迷宫。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4.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课题: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辨认锐角和钝角。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3、学生在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同时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辨认锐角和钝角,知道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者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预设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活动效果

       一、情境导入,复习铺垫

       复习: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直角,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角都是直角,你是怎样判断的?

       可是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角都是直角,(课件出示锐角和钝角)你瞧!这两个角是直角吗?也直角有什么不同?

       设疑:这些角,有的比直角大,有的比直角小,它们是什么角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角。(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认识锐角和钝角

       (1)比一比

       课件出示例5中的队旗和红领巾图。

       问:同学们这是少年先锋队队旗和红领巾,上面有这样两个角,老师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和它们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发现?

       教师根据学生得出的结论,介绍并板书:

       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

       (2)动手做角

       强调学生做角时:一只手动,另一只手不动。

       ①拿出活动角,做一个锐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锐角的大小一样吗?(锐角的大小不一样,但都比直角小)

       ②拿出活动角,做一个直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直角的大小一样吗?(一样)

       ③拿出活动角,做一个钝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钝角的大小一样吗?(钝角的大小不一样,但都比直角大)

       (3)连一连(教材41页做一做第2题)

       课件出示,说说是什么角,再连一连。

       提出问题:怎样验证?

       引出学生思考,得出:用三角尺的直角来验证。?

       组织学生进行验证,如发现错误给予纠正。

       教师小结:根据角的大小可以把角分为三类:以直角为标准,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补充课题)

       三、深入感知

       1、认一认

       (1)认真观察你手中的三角尺,刚才我们知道了三角尺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那剩下的两个角是什么角呢?

       小结:每一个三角尺上都有两个锐角。

       2、练习八第9、10、11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学到了哪些知识? 

        5.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们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们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们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们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们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们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们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们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们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们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们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们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统计》说课稿及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培养学生辩证、缜密的数学思维习惯。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倾听、大胆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 思维碰撞,导入主题。

        师:同学们,老师想给同学们讲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第一个人摸到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学们,同样一头大象,为什么四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

        (生交流)其实把四个人说的综合起来才是象的真正样子,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一)初步感知正面、侧面、背面。

        1、教师转动身体,让学生初步感知正面、侧面、背面。

        2、拿出玩具恐龙进行展示,让学生简单感知恐龙的正面、侧面、背面。

        (二)从不同的四个面观察玩具恐龙。

        课件出示观察要求:

        a、静静的观察,静静的思考。

        b、请4位同学观察汇报,?我在恐龙的( )面,我看到了恐龙的( )?。

        1、原位观察,交流,指名汇报。

        2、换位观察,四名学生每次沿顺时针方向移动一个座位,直至 回到原位。每换一次座位均要做交流及汇报。

        讨论:从四个不同的位置观察恐龙后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总结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不同。

        3、师:同学们,老师课前还给恐龙拍了照片。幻灯片依次出示三个面的恐龙照片,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这是从哪个方向拍的。

        4、试一试练习巩固 指名汇报,全班评价。

        (三)观察数学课本的上下 认识上面、下面 感知物体

        师:除了前面,后面,左边,右边,还有什么方位呢?

        生:上面、下面。 师:猜一猜他们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配一个练习上面、下面

        三、拓展提问,完善探究

        师:通过观察恐龙、数学课本,我们都能得出一个结论: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不同。一定是这样吗?

        师:老师拿出杯子,顺时针移动从不同位置观察。

        师:同学们从不同位置观察杯子后,有没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分享?

        生:从不同位置观察观察水杯,看到的是一样的。

        引导学生小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三、巩固练习,

        1、 摄影展览,连一连:

        小猴子照出来的是:

        小兔子照出来的是:

        2、下面个图分别是在车的哪个方位看到的?

        3、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连一连。

        4、连一连,并说一说分别是从电视机的哪个方位看到的? 5、 说一说分别是从电视机的哪个方位看到的?

        四、 全课小结,课后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收获吗?

        师: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不同。

        板书设计: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可能不同

 《观察物体》教案(二)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数学思考: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践操作、想像等一系列逻辑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并明确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

        3、解决问题:使学生能用观察、比较、实践等技能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以及对事物产生好奇与兴趣。

        4、情感与态度: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观察、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物观察,从不同方面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经历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初步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工具

        课件 玩具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逐张出示同一张但不同角度的,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

        2、(根据的先后播出的顺序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是一个蓝色的球;储钱罐;小兔子)

        3、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会看到什么呢?出题课题

        探究新知

        1、学习第58页例5.

        2、请同学们拿出玩具熊放在桌子上,分小组看看坐在自己座位上看到的熊猫形状。

        3、交流汇报自己所看到的形状。

        4、为什么熊猫会有这么多不同的形状?

        5、因为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

        6、交换位置再观察,说说在新座位上看到的熊猫形状。

        7、汇报交流

        8、拿出自己喜欢的玩具,一组放一个,坐在座位上认真观察。并说出自己看的形状。

        课题练习

        1、这些图都是谁看到的呢?把是谁看到汽车的哪一个面用线连起来。

        2、出示孙悟空的不同角度的,说一说是他的哪个面?

        拓展提升

        1、课件出题。

        2、请小朋友认真观察,说说他们分别给狮子拍了哪个角度的照片?

        3、请小朋友介绍自己的观察。

        4、完成68页的做一做。

        课后小结

        1、你今天收获了什么?

        2、师生总结:

        a、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b、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板书

        观察物体

        #教案# 导语《标准》指出:学生应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对数据的统计过程要有所体验,要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考 网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说课稿一

         这次说课,选择的内容是人教实验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统计》。下面,我将分别从教材内容、学生情况、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法及学法指导、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先说教材:

        1、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本册教材的变化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加,条形统计图的每格表示 2 个单位。这一部分内容,是一年级下学期所学的统计知识的继续, 同时又是为下学期学习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每格表示 5 个单位)进行知识的铺垫,具有承上启下、过渡衔接的作用。

        2、在内容的选择上,教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内容的编排上,教材注意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

        3、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制订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为:(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 个代表 2 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的重点难点是指导学生认识用 1 格表示 2 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学生情况:

        接下来,是对二年级学生情况的分析。 在学习使用本册教材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早在一年级下册的教材中, 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 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初步具备了运用简单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技能,尤其是“正”字记录方式,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1 个表示 1 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另一方面,除了这些必要的知识基础以外,与一年级学生相比,二年级的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他们能够比较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同时,二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小组合作的经验,合作学习活动中不再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合作意识已经初步形成。

         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设计:

        下面,我将主要谈一谈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新授课阶段,也就是在第一课时中的教学设计。在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中,主要包括了以下 4 个教学环节: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统计过程的感受和体验;巩固与拓展深化练习;课堂总结评价。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第一课时中,我选中的切入点依然是教材中例1 的情景:“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接下来就自然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要想知道我们班同学对每种小动物的喜欢程度,统计知识会帮助我们的。”

        2、统计过程的感受和体验。

        揭示课题以后,下一步就是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一个完整的统计过程。

        具体来说,有 4 个小步骤

        (1)个人选择,收集数据。就是让学生在调查表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小组长对组内同学的调查表进行收集。在这个小环节中,要注意 2 个小问题。一是提醒学生只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 二是注意调查表的数量和实际人数是否相符。

        (2)数据的整理和记录。收集上来的调查表,自然要进行汇总。在小组学习中,每人选择记录其中的一种小动物,同时,为了能更好的反映问题,还要选择一个小组到黑板前进行分别记录。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记录方法,不过,为今后着想,应引导学生尽量选择“正”字的记录方法。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鉴于这种随机调查中数据的不确定性,调查表中的数据由教师进行汇报,学生只是负责记录即可。

        (3)数据的描述。对数据的描述,一个是学生根据自己记录的数据,小组内合作完成统计表, 另一个则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的认识。关于这一点,可分为三个层次,三个教学梯度。首先让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可是,由于课前准备的条形统计图格数有限,学生很快就会发现问题:格子不够。这样,就进入了下一个层次:“同学们,既然格子不够,就请你动动脑筋想一想,或者和其他同学商量一下,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在组内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可能会想到许多中解决方法,比如说接着往上涂, 涂在另一边等。当然,如果有学生想到了 1 格表示 2 个单位的方法,那么,在经过了展示、交流、汇报、比较以后,学生自然感受到 1 格表示 2 个单位将是解决方法;反之,如果没有学生想到这种方法,那么,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了 “同学们,老师也想到了一种解决方法, 你想不想听一听?”最后,进入第三个层次,也就是本节课的精髓所在:按照以一当二的方法,修改自己的统计图。在这里,也有几个问题要处理好:一是统计图左侧的频数变化范围要补充完整,一是要提醒学生以一当二的一致性,再者就是数据中若出现了单数,半格的处理或者涂法。

        (4)数据的分析。就是根据学生完成的统计图表,启发学生思考:从这份统计图表中, 你知道了什么?在学生讨论汇报的过程中,相机出示并解决教材中的练习题。

        3、巩固与拓展深化练习。

        由于一个完整的统计过程费时会比较常,所以,本节课的巩固拓展练习只安排一个内容即可:教材中练习第二题――某地区 11月份的天气情况统计。

        关于这一个练习内容,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帮助学生了解并认识几种气象标记。

        (2)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统计表,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进行展示。

        (3)是对统计图表的分析,在这里,尤其要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语言表述的清晰、准确性。

        4、课堂总结评价。

        最后,进入本节课的课堂总结评价阶段。由于这一节课,教学内容完全放手给学生,且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所以在评价时,可采用小组内自评和小组间互评的方式,让学生来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和表现。

        教法及学法指导:

        接下来要介绍的,是第四大部分内容――本节课的教法及学法指导。本节课需要做到的课前准备有:调查表、4 种动物卡片、统计表和空白统计图、实物投影等。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调查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讨论学习法等。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和实践意识,注重合作学习过程中合作精神的培养等。五、预期的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尤其是让学生经历了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到数据的描述、分析的整个过程,学生将会初步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真正从实践的层面上了解了统计的意义,同时,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精神也将得到培养和锻炼。

说课稿二

         一、说教材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了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1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并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一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通过这些教学内容,使学生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本册教材与上一册教材比,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因为统计的数据比较大,如果还用一格表示1个单位,就不方便了,根据本节课收集的数据来进入学习一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以后还会学习用一格表示5、10或更大的单位。

        二、说教学目标

        1、学生在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三、是教法与学法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才能更好地获取知识,这节课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索的*,让他们不由自主的进入学习的状态,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2、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法,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亲自在记一记,画一画,在与同学的交流探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教学准备与课时安排

        教学准备:统计表,统计图、动物卡片和水果卡片等。

        课时安排:1课时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更好地突破重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创设情境,激趣定标。有什么办法能知道呢?同学们讨论,这就要统计知识来解决,引入课题。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使他们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状态中,从而激活了思维,也为下步更好地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等过程的体验,统计意义的了解做好了铺垫。

        第二步,同学们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填写统计表。先提出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记录四种小动物的人数呢?同学们已在一年级学了一些简单的记录方法,有的会说画圆,有的会说画三角形,有的会说画√画×,还有的会说画正字……接着引导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记录完后,再向全班展示记录结果,让大家比一比,评一评哪种方法记录比较简便,如果同学们没发现,老师就引导同学们观察发现,因为一个正字是五画,我们可以采用乘法口诀或乘法算出结果,即使数字再大一些,记录起来也比其他的方法美观、好计算。最后把记录结果一起填写在统计表里。初步体验到用正字记录方法的简便,也为以后学习用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打下基础。

        第三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认识一个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首先让同学们观察发现统计图上的信息,再根据发现的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最后请同学们根据统计的结果。这样同学们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中深刻感受到统计的作用真大呀。

        第四步,巩固练习与延伸。新课标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此环节,我请同学们继续用学到的统计知识,现在调查我们班上喜欢跑步、游泳和跳绳的人数情况,然后完成统计图和问题。最后延伸两个问题:1、如果人数是单数的话怎么画统计图?2、之前我们学过统计图时可以用1格代表1,今天又学习了用1格代表2,现在你们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往后面所学的知识迁移。

        第五步,全堂总结谈收获。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再次的认识,从而加深印象,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统计》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

        统计表、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生谈话(播放歌曲)

        知道短片里的小羊出现了多少次吗?该用什么方法统计呢?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最熟悉的动画片,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二、经历体验

        1、收集数据

        (1)、学生收集数据

        A、短片快速地播放一遍,学生开始统计。

        B、再次播放短片放慢速度,学生记录。

        讨论该通过什么方式把它记下来,最后发现可以小组合作记录。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源于现实情境需要,分工协作,体会合作魅力;这个环节的设计就是让学生体会到在统计时,单靠自己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小组的分工合作。

        (2)、小组分工合作,用正字法进行统计

        (3)、师:现在我们来看看每种羊各出现了几次?

        师:我们一起来完成统计表。

        2、整理数据:填写统计表

        3、制作统计图

        (1)、学生尝试独立制作统计图

        学生画统计图时,强调在涂格子时不要超出格子,要涂满。

        (2)、展示评价学生的统计图

        设计意图在矛盾的数学情境中,使学生经历从一格表示数量1至表示数量2乃至更多,真正体现具体至抽象的数学化过程。

        4、解决问题

        (1)、师:根据统计图,你帮老师解决这些问题吗?

        (2)、师:你还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巩固体验

        1、创设情境

        2、独立填写统计表、给统计图涂色,老师适时指导。

        3、展示学生作品并进行评价。

        4、请学生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并请同学回答。

        四、总结延伸

        你能看出今天所学的统计知识与一年级的统计知识的不同是什么?

       好了,今天关于“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